------ 文章開始 ------

 作者  zero9420 (李不騷)                                       看板  graduate 
 標題  [心得] 台清交科法+政大智財                                             
 時間  Fri Apr  6 23:14:59 2012                                               
───────────────────────────────────────



4/3政大放榜後終於結束為期將近一年的研究所考試生活
一路上無論是朋友或者是graduate版都給了我很多支持與方向
在收到所有成績單,可以換我分享一些心路歷程了!!


先來說說我的背景,政治大學統計系,大三開始雙主修法律系
沒有特殊社團經歷、沒有任何競賽名次、沒有多益成績(只有785就沒放了)
系排名23%,學期平均成績在80分上下跳動


再來說說這次報考的結果

校系                筆試    備審    口試    結果
交大科法(科技組)     76     87.77    94     科技組正取3
清大科法(法律組)     69     92       95     正取(無排名)

                    案例    英文    口試    結果
台大科整             68     62       95     正取5

                    經濟    英文    備審    口試     結果
政大智財(選考經濟)   32     65       90      86.67   經濟組正2

(那個我不會上色也不會做表格,不好意思請見諒,希望看得懂)



我想看到這裡,除了發現我根本就是贏在備審與口試外,
一定會有人覺得為什麼我報考的組別那麼奇怪,
而我想說的是,不要花時間去埋怨你以為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一開始要報考的是台政的商管所
於是我在大三下就開始跟著班上同學去補經統微三科,一直到四上開學
伴隨著我要在兩年內趕完的64個法律系學分,很累很煩很靠盃。

接著開學後忙著推甄,花了無比心力每天焦慮到不行的做備審
政大企管一階就被刷,政大智財有進口試但也被刷
就這麼時間到了11月中,離筆試只剩下3個月,而我除了經濟外什麼鬼也沒念

然後我發現我一點都不想考商管所。我喜歡的是法律。
於是我開始蒐集所有科法所的資料,並且發現我可以犯規的切換身分
以下是當初考慮的點:
交大科法→以往都是名額共用考科相同,學分80分以上就可以抵免
          算下來跟報考法律組後的修課要求差不多,還不必擔心無法拿到雙主修
清大科法→法律組不用考國文而且一階就交備審,完全大勝。
台大科整→不需要特別準備,可當作不幸真的拿不到雙主修的備胎
政大智財→暑假就念過一遍經濟,也參加過甄試,應該有優勢。


如果不是之前去補習,我就沒辦法考政大智財
如果不是有試過推甄,我也無法在23學分的忙碌期擠出時間做備審
如果不是我去雙主修,我不可能這樣隨著不同考量報考不同組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我曾經浪費了大半時間在追求政大企管台大商研
我不會發現我自己有多麼想要念法律。
而這一點,在口試、在備審,都是評審們最想知道也最能打動他們的部份。

好啦廢話完了我要來分享一下念書方法。
以下是從11月中落榜後所開始針對科法所的準備方法

壹、 筆試

英文:無庸置疑的重要。
      原po的程度約莫在中等(四上幾近無準備的考多益785)

      1. 指考模擬題本
      知道自己最爛的地方在文法,所以準備的方法是翻出以前大學指考的模擬題本
      裡面無論是單字文法或者是閱測都有,一個願望三種滿足
      我覺得它的好處在於單字會不斷的重複出現,比起死背會記的比較快
      文法部分也會有解析,閱測有整篇翻譯可以比對一下自己首次看完後的理解
      而且整個架構跟台政交的英文考試相同,還能夠訓練自己的時間管理和速度
      我習慣把時間壓縮的比較緊,也就是不含指考的手寫部份在40分鐘內完成
      這種速度後來在交大英文派上用場,歷年的30題今年改成50題時間上還Ok
      (不過時間不變,份量加倍,想讓我們報名費划算也不是這種搞法。)

      2. 常春藤、空中美語、彭蒙惠
      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文法很爛單字又忘光
      找一本你自己喜歡的英文雜誌,跟著他的進度念吧!
      這個的好處在於跟時事連結,還有一些有趣的傳統習俗介紹,
      畢竟科法所考試無邊無際,多知道一些背景知識在答題時也會有幫助
      我當初最高紀錄是三本同時進行,但後來因為還要寫題本有點累就偷懶成兩本
      (個人不太推彭蒙惠,對我幫助不大)

      3. 聯合報紐約時報精選(?)
      其實我忘記是哪個英文報紙了哈哈,反正就是每星期二會有的那份
      板上很多前輩有推薦,但說真的對我而言只覺得壓力好沉重
      除了報紙型態閱讀起來不舒服外,過多的政治也讓我覺得厭煩
      所以後來都只看科技分類那部份,如果時間不夠的我是不太建議啦
      畢竟這種應該是用來訓練語感和閱測,但對我而言不如先把文法弄好
      很現實的我們的目標是考試過關,不是嗎?


      以上是英文部份,但是其實看我成績就知道我英文考得不好
      所以,大家笑笑看看,有要偷吃步的可以參考,驚險過關應該還ok


二、案例分析

    1. 台大案例分析
    那個,對不起我要老實說,這部份我完全沒有準備,連考古題都沒看過。
    所以接下來的東西是我按照自己修課的心得來寫,參考即可

       (1) 修法律相關課程
           重點不是在於法條背了多少,而是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
           所檢討及批判的那些立(修)法原因、過程以及爭點所在
           一個法案不會無憑無據的空穴來風,修法也不會是立委閒著沒事幹
           當中所包含的社會議題、變遷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地方
           法條後面的利益衡量偏向哪一方,為什麼,這樣真的好嗎?
           這些問題如果你能夠用自己的想法與老師進行對話,
           那麼台大案例分析,絕對難不倒你。
           下面我列出一些值得選老師聽的課:
           憲法:去體會何謂比例原則,什麼情況下釋憲有可能通過
                 大法官的價值觀界限何在、個人的基本權利保障到哪裡
           刑法:想想那些構成要件、阻卻違法事由訂定的理由
                 還有罪刑法定原則這項相對於契約自由的規定也很有趣!
           民總(債總):契約自由是經典,完全是價值觀的取捨
                       這兩個科目也是最容易讓你去思考的地方
                       畢竟跟我們生活最有關係嗎是不是:)

        (2) 看新聞、報紙
            中文的就好哈哈,反正就是看看最近社會上在吵些什麼
            最好可以買兩份不同派系的報紙來看看,我相信對於辯論會很有幫助XDD
            像是之前的師大拆遷案,如果你是商家、居民、市政府
            你會怎麼做?立場是什麼?不要用法律條文去看
            在蒐集完資料後用你自己的想法分析,練練自己吸收消化的能力

        (3) 寫作方式
            我想有在準備的各位對於三段式寫法都不陌生
            但我幾乎都不是用這樣寫的哈哈哈,我想教授也不期待考生會這樣
            它們要的,應該是一個看得清楚你要表達什麼
            分點分項合宜,不會全部攪在一團看不出重點,這樣就夠了吧
            所以我的寫法是:(以第一題為例)

            學生認為本題應類推XXX較為合適,就各面向之理由分述如下:
            1. 經濟面:...
            2. 政策面:...

            我是覺得先破題告訴審題老師你的大方向,再按照他所要求的
            或者是你的各種理由一一列舉,比較符合一般人看事情的順序
            也不會找半天不知道你的立場是什麼讓老師猜來猜去。
            (重點是這樣子時間不夠也可以多多少少有點同情分吧XDD)


   2. 清大英文評析

      (1) 多看智財新聞
          這個嘛,看了幾年的考古題後,發現他都跟歷年大時事有關,
          所以我採取的策略是瘋狂的掃新聞,每天都去奇摩看看
          FB有一個粉絲團叫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裡面每天都會更新最近的智財訊息
          我想有寫考古題的大家應該很清楚,雖說清大科法是五大領域
          但是出題方向還是以智財為大宗,多看看說不定就會矇到中文版題目
          (可是不幸如我看了一堆,就是沒看到柯達破產,唉)

      (2) 考古題
          我寫了5年,每一年都是直接計時寫完
          會這樣做是覺得考古題的用意就是在模擬考試當場慌張的情況
          而且一樣的題目絕對不會再出第2次
          如此一來,看過題目仔細審思查完資料再下筆,對於臨場的幫助不大
          也失去了瞭解自己能力的機會,無論高估或低估都不是件好事
          寫完後確實的訂正,翻譯跟單字絕對要查,
          至於後面的案子可能的話盡量將原文出處找出來,
          檢視一下你理解的程度到哪裡,然後想想寫出來的東西完成度有多少
          哪裡可以再修正增加,少了哪些面向,時間上的掌握恰不恰當
          並且分析自己對於哪一種題目比較拿手,哪些題目會比較耗時
          這些都是寫完考古題後必須要做的功課

          所以我後來擬定的戰略是,按照分數來做最初時間分配
          翻譯-10分鐘,單字折半,剩餘時間分配給案例分析
          中文分析時間內完成正負最多5分鐘,英文分析就把所有剩的時間用完吧
          第一次可以理解的文章直接一次答完題目,
          第一次模模糊糊的文章最後寫。

          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時間利用,以最後結果來看好像還OK
          (不過糗的是我這次都屬於模模糊糊...)




那個,莫名其妙的打了一些不知道有沒有幫助的東西
接下來的備審資料還有口試方面的東西也許會比較有用
下次再來分享這兩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89.95
fcku413:神人                                                    04/06 23:22
valender:推重榜王                                               04/06 23:23
geobrownbear:推! 明年考科法的學弟妹真有福 今年好多寶貴資訊      04/06 23:31
v00001:只好推了XD                                               04/07 00:53
FSGuitar:恭喜上榜!~                                             04/07 00:58
ckpois:只能恭喜~                                                04/07 01:44
ToshiieMaeda:謝謝分享                                           04/09 22:05


------ 文章結尾 ------

[複製網址] [開新視窗] [加到我的最愛] [檢舉短網址] [QR條碼]



服務條款 - 完全手冊 - 加入會員(免費) - 聯絡偶們 -

© PP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