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開始 ------

 作者  memes (風聆)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七年級前段班                                                
 時間  Sat Jun  2 09:39:11 2012                                               
───────────────────────────────────────

※ 引述《Leika (裁作短歌行)》之銘言:
: 雖然只差三五年、看似同一個世代,但容我補充一個七年級前段班普遍和七年級後段班
: 在意識上頗有不同的重要關鍵(尤其是日後專業為社科的文史哲教一類者...):
: 七年級前段班,和六年級、五年級、四年級...徹頭徹尾都是讀同一套國立編譯館版本
: 教科書,來走完升學之路的...至於那是N年遺毒還是溫馨回憶,就見仁見智了...
: 許多七年級前段班的人,會覺得在某些較文教上的觀念,和六年級以上的還較為一致。
: 然而七年級中後段出生者,其小學、國中、高中的教科書,漸次被改編,整個文史哲教
: 的觀念翻天覆地;最顯著者,七年級後段者才開始明顯地有相當健全的台灣史地觀念,
: 然而七年級前段者,對於三民主義和中國各地礦藏鐵路什麼的,反而還比較熟悉。
: PS.對於少數政治or書香門第而言,這沒什麼影響;但對普羅大眾子弟而言,影響頗大。

忍不住跳出來說明一下。

其實在臺灣史地這點,媒體常有很多腦補,
大家看多了會以為政黨輪替切得很明顯......

本身是六年級前段,國中時小蔣去世。

雖然使用的版本還是國立編譯館,但教學比重上會有些變化。
國小時教科書裡早就有臺灣的內容,雖然不算多,但可以感覺教師在教這部分有重視。
(事實上國小課程本來就比較簡單,所以中國世界比例也沒多少)
國中時因為聯考的關係,教師都會特別強調台灣史地的部分,
因為聯考比重可以感覺到臺灣相關部分的試題有增加,
當時正好是小蔣-李登輝接替的時代。
(那時的錄取率跟現在完全不同)

再來是原po提到七年級前後段的部分。

大概在82年時,大家覺得教材跟課程標準太久沒改,所以這時候有個新課程。
一般習慣稱作「85新課程」,因為國小在85年從小一開始實施。
建構式數學掛帥也是這段時期(請注意,不是九貫時期)。

這時國中也有「認識台灣」的教材出現,國小則是每週有一堂鄉土教材課,
這裡的鄉土不是本土語言,而是著重在居住縣市鄉鎮以至於臺灣的課程,
各縣市轟轟烈烈編了各自的教材。
(我身後書櫃還有整套收集來的臺中縣教材,分21鄉鎮,當時的人真的編得很用心)

可想而知這段時間讀國中的小孩會上到很完整的臺灣史地。

不過這份教材很快就滅了,因為接下來89年公布九年一貫暫行綱要,90年實施。
國小的鄉土教材課在九年一貫開始後(特別是92年正綱實施)就消失了,
國中的「認識臺灣」也掰掰了。

如果你有注意的話,九貫暫行綱要中有關歷史的部分,在高年級到國中是這幾條指標:

2-3-1   探索台灣社會制度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並了解其價值觀念的形成。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2-3-3   了解今昔台灣與亞洲和世界的互動關係。
2-4-1   認識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
2-4-2   了解今昔中國與亞洲、世界的互動關係。
2-4-3   認識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

其實後面還有,但就是以世界為主。

說明一下請注意第二個號碼,如果是1,代表這條指標要在國小低年級完成。
同理2是中年級,3是高年級,4是國中。

如果覺得困擾看這段話就好:

簡單地說,原本的規劃是國小高年級上臺灣史地,國中則上中國、亞洲與世界。


這個教材在90年開始實施,正巧這時候也差不多遇上政黨輪替,

順便補充一點是鄉民們之前罵半天的本土語言課,
在原本國民黨時代規劃是一週兩節課,民進黨執政時代開始實施九貫,
卻把本土語言課縮短成一節課。

再者,這時候大家開始罵建構式數學,可是剛好這時間也是結束獨尊建構式數學的時期。
老實說我這段時間看媒體跟民眾對教改的發言,一直感到很錯亂......

也就是說,其實政黨輪替後民進黨上台,臺灣史地跟鄉土課程是縮減的。
(其實教育界一直有自己的改革規劃,但大家都覺得是政黨強行改變......
  而且老是該罵的地方沒罵到,卻拚命罵不該罵的地方,
  直到現在12年國教的討論也還是感覺得到 orz)


接下來有混淆著聽來的八卦。

再來老杜來了,他當年是認識台灣歷史篇的編者,顯然他覺得臺灣史地縮減是個問題。
於是試圖在國中加入臺灣史地。

於是指標就被修改成這樣:


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2-3-2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2-3-3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
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2-4-3認識世界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互動關係。


請特別注意2-3-1跟2-4-1。

也就是說,國中被放入臺灣史地。
不單這樣,後來還搞出一個「基本內容」,讓課綱變成課程標準。

其實我是贊成國中放臺灣史地的,而且大概可以猜得出老杜在想什麼,
雖然國小已經上了很多臺灣史地(從中年級到高年級學了四年),
但國中才有升學考試,所以不會被重視,除非你放在國中。

但作法實在有點粗糙......

再者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就是國中有關中國、亞洲、世界的內容,
因為臺灣史地被塞進來,所以整個遭到壓縮。

如果你是國中史地公的老師,或者這段時間在讀國中,
你一定會感覺這三科的老師(尤其史地)根本每堂都在瘋狂趕課......

再者跟國小臺灣史地的課程實在重複太多,欠缺完整規劃。
(雖說上完學生還是忘記)




好像有點離題......


但其實我想說大家很習慣說政黨荼毒,然後好像政治力強力干預。

不過教育界與教材的演變是漸進式的,
雖然還是會有政治力影響,但長期看你可以感覺到有一套價值觀在運作。


--
風聆的小說盒
http://icecream6.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icecre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17.126.36
※ 編輯: memes           來自: 203.217.126.36       (06/02 09:41)
williamoleeo:你現在是老師嗎!!!???  感覺頗熟悉的內⊙o⊙          06/02 09:43
a7526746:沒有腦補啊 我姊72年次,他以前國高中都是班上前幾名      06/02 09:46
a7526746:他就跟我說過沒有讀過比較多跟台灣有關的,主要還是在背   06/02 09:46
a7526746:中國史地,我76年次,我有翻過她的課本,所言不虛         06/02 09:47
mos888tw:以前國中不就是背中國有哪幾條鐵路?哪些地方產煤?產鐵?    06/02 09:51
cutesuper:72年次頭和尾其實有差 因為尾的學生教材精簡的還不少     06/02 09:54
cutesuper:當然不否認中國部分還是佔很重 但台灣史地與社會情勢一   06/02 09:54
cutesuper:直被強調是考試重點 我國中公民考題還出過小柯被口交XD   06/02 09:55
hamburger831:我跟我姐的課本是一樣的~~72跟73的~~我們都讀國編版   06/02 09:57
cutesuper:72尾73頭 沒記錯是國中國編版最後一屆 教材精簡超多 爽   06/02 09:58


------ 文章結尾 ------

[複製網址] [開新視窗] [加到我的最愛] [檢舉短網址] [QR條碼]



服務條款 - 完全手冊 - 加入會員(免費) - 聯絡偶們 -

© PP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