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治療取向與心理分析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2005.12.24
內容大綱
一、概論
二、歷史背景
三、主要概念
四、治療目標與任務
五、弗蘭克(Viktor Frankl)
六、羅洛‧梅(Rollo May)
七、亞隆(Irvin Yalom)
八、結論
概論 (ㄧ)
* 存在主義治療是一種影響治療實務的一種哲學取向,並非一個治療學派,無確切的治療模式與特定的治療技術。
* 存在主義取向反對正統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對於人性本質所抱持的決定論觀點。
* 精神分析認為個人自由是被潛意識的力量、非理性的驅力,以及過去經驗所限制。
* 行為主義則認為自由是被社會文化制約所限制著。
概論 (二)
* 強調我們對自身遭遇的詮釋仍有選擇的自由。我們是自由的,並且要對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負責。我們是自己生活創造者,我們為自己草擬著生命藍圖。
* 我們並非環境的犧牲者,因為在相當大的程度我們的狀況是自我選擇的。
* 個案需要被協助來詳細地檢查自己的生活領域。並決定最適合的道路,他們就能夠找到自己最後的方向。
概論 (三)
* 存在治療是一種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追尋過程,治療者的基本工作是鼓勵當事人探索他們自身選擇機會,這樣的選擇能夠讓當事人創造出有意義的存在。
歷史背景
* 存在治療的運動有許多支流,並不是由一個人或特定團體推動成立的。
* 是一九四O年代到一九五O年代的一股哲學潮流,從歐陸各地的心裡學和精神病學團體自發地湧出。
* 企圖幫助人們解決一些當代生活中的兩難困境,如孤獨、疏離與無意義感等。
* 代表人物有Frankl、May、Yalom,以及James Bugental等。
主要概念
* 存在治療強烈反對將心理治療認定是一種技術,這主要源自存在主義的人性觀,由此衍生出存在治療一系列指導治療的主要命題與概念。
* 這些現象卻有共同的存在主題,我們會提出「我是誰?」、「我過去是誰?」以及「我該何去何從?」等問題,而這類問題所指向的就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層面
存在治療六大命題
* 自我覺察的能力。
* 自由和責任。
* 創造個人認同,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 追尋意義、目的、價值和目標。
* 焦慮是生活的一般狀態。
* 覺察到死亡和非存有(nonbeing)。
治療目標
* 當事人能夠接受令人害怕的行動自由及責任。
* 邀請當事人確認他們並沒有以足夠真實的方式過活及更有力量的方式存在。
* 幫助當事人擺脫僵化的窠臼。
* 協助當事人面對焦慮,並助其找到正確的行動,引領其創造有價值的存在。
治療任務
* 協助當事人確認他們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清楚呈現的部份,讓他們瞭解到這樣的模式讓他們置身於治療之外。
* 支持當事人面對他們長期以來試圖逃避的焦慮。
* 幫助當事人以更寬容的誠心來接觸生命,以澄清自己和世界。
存在心理治療人物代表及理論
* Viktor Frankl
發展的意義治療法是此一取向在歐陸各地的代表(自身經驗)
* Rollo May
則是影響歐陸存在治療與美國人本心理治療接軌與結合的重要人物(理論貢獻較大)
* Irvin D. Yalom
美國後起的存在主義治療學家,揉合了他的臨床經驗、經驗研究、哲學與文學,而發展出他自己獨樹一格的存在治療取向(實務貢獻較大)
* Bugental
提出了一個治療的生命改變取向(life-changing approach)。
弗蘭克(Frankl)
生平事略
* 奧國猶太人。1905年出生於維也納並在當地接受教育。受業於佛洛依德,接受心理分析訓練。曾創立青年諮商中心、擔任維也納醫學院神經科教授、以及神經科和精神科大夫。Frankl 60 年代曾來臺灣講學。
* 二次大戰期間,因猶太裔身份被囚禁在集中營內。他根據集中營對痛苦和折磨的親身體驗與沉思,發現人乃是無時不在尋求意義的存在。
* 他的父母,兄弟,妻子都喪生了,但是基於「參透為何,即能迎接任何」的信念,而找到存活下去的意義。
Frankl(一)
生平事略
* 在臨床上已發展出存在分析治療的基礎;集中營的深刻體驗後,他寫出成名作「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後書名改成「人對意義的追尋」(Man’s Search for Meaning)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奠定了意義治療在心理治療界的基礎。
* 以他一生的經歷來證實自己的理論,並將意義治療付諸於系統化的程序。
Frankl(二)
理論大要
* 意義治療法的理論基礎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它是互相連鎖的基本信分成三個層面,每層面又分三個側面。
* 第一層的三側面是意志的自由、意義探索的意志及人生的意義。
* 第二層的三側面是實現人生意義的具體意涵,即創造意義的價值、體驗意義的價值及態度意義的價值等三種價值。
* 第三層的三側面是態度價值的具體挖深,即受苦、責疚、死亡或無常。
Frankl意義治療理論—圖示
意志
的自由
意義
的意志
生命
的意義
創造
的價值
經驗
的價值
態度
的價值
痛苦
疚責
死亡
實際進行的分析步驟
* 步驟一:停止反省並學習觀看生命的完整圖形。
* 步驟二:自我評估並儘可能地面對挫折與不適的感覺。
* 步驟三:肯認自己的資產與價值。
* 步驟四:尋找有意義的生活價值,開展真實的接觸。
* 步驟五:追求有意義的價值
* 步驟六:自我的再評估與實踐性的參與
意義治療實務技巧
* 停止反省法
(method of de-reflection)
* 矛盾意向法
(method of paradoxical intentions)
意義治療個案舉例
* 大學生的意義迷惑
* 馬戲團小丑與大學教授
* 自我實現的魔術師
* 事業有成但婚姻失敗的商人
* 藥物成癮的大學生
* 沉迷性欲的女性
羅洛.梅(Rollo May)
生平事略
* 1909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獲OBERLIN大學文學學位。家庭生活並不快樂,生活中曾多次生存掙扎和兩次失敗的婚姻。因此他對心理學和諮商感興趣。
* 1938在紐約神學院得到神學學位,受基督新教神學家Paul Tillich影響極大,之後研究精神分析,受Fromm和Sullivan影響最深。被認為是擁護人本取向的主要心理治療者之一,也是將歐洲存在取向主要治療法介紹到美國的主要代言人。
* 著作頗多,其作品主要強調人的創造力,自由和責任。曾罹患肺結核,寫出《焦慮的意義》。
羅洛‧梅 理論大綱
* 六大存在特徵
1.自我核心:
2.自我肯定:
3.參與:
4.覺知:
5.自我意識:
6.焦慮:
* 焦慮本體論
* 愛的本體論
* 由上述延伸出來的人格、意志與自由抉擇等觀點的論述。
羅洛‧梅
理論分析方式與原則
在分析治療時所應遵循的六項原則:
* 要肯認案主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而在技術上應採取靈活的態度。
* 是兩個獨特個體之間的互動,而不是分析者對被分析者的情感轉移。
* 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關係要真實誠懇,應把案主視為存在參與者。
* 避免治療師的行為阻礙和破壞另一個人的「臨現」(presence)體驗。
* 治療的目的是使案主充分體驗到他的存在。
* 通過治療使案主能正視自己的選擇,並做出符合自己存在於道德上的決定性選擇。
權能感的存在心理分析
* 權力的五個層次
* 1.存在的權力(power to be)
* 2.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
* 3.自我堅持(self-assertion)
* 4.侵略性(aggression)
* 5.暴力(violence)
個案舉例
* 漢娜格林的瘋狂與暴力
* 普莉希拉的消極─瘋狂模式
* 黑人女性莫西荻的無能
* 奧立佛自我肯定與堅持的掙扎
歐文‧亞隆
(Irvin D. Yalom )
* 生平事略
(一)1931年生於華盛頓,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當代精神醫學大師,與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羅洛‧梅(Rollo May)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
(二)目前擔任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榮譽教授,持續在全美各地發表演講並投入臨床治療工作
Yalom 理論大綱(一)
* 亞隆認為存在心理治療是一種動力取向的治療。
* 把焦點放在基於個體存在而有的重要事項。
* 亞隆相信,大部分經驗豐富的治療師都採取了某些存在洞視,但是卻無法具體回答何謂存在取向。
Yalom 理論大綱(二)
* 精神分析的基本動力結構公式:驅力 → 焦慮 → 防衛機轉
* 存在分析的基本動力結構公式:終極關懷的覺察 → 焦慮 → 防衛機轉
Yalom 理論大綱(三)
* 邊界經驗
1.死亡
2.自由
3.孤獨
4.無意義
Yalom
理論分析方式與原則
* 例舉「死亡的心理治療」,做為說明亞隆存在治療分析方式與技巧的例證。
1.死亡是一種邊界處境:
2.面對死亡與個人的改變:
3.個案體會到生命無法拖延的處境:
4.數算你的祝福:
5.去除認同(disidentification):
Yalom
理論分析方式與原則
6.日常心理治療中的死亡覺察
7.他人的死亡與存在的覺察
8.重大事件
9.以人為的方法增加死亡覺察
10.與垂死者互動
11.給予治療師一個可以逐漸強化效能的參考架構
治療的立足點—Yalom
* 生活的滿足與死亡焦慮
* 死亡減敏感法(desensitization)
存在心理分析個案舉例
* 亞隆自身的瀕死經驗
* 中年危機婦女的錯失治療良機
* 罹癌婦女的決定離婚
* 看似性成癮或氾濫背後的孤獨
* 當尼采哭泣
結論(一)
存在取向的貢獻
1.把人放回治療的中心焦點,注重人類存在的實際狀況。
2.把死亡看成正向力量的新觀點,死亡帶來生命意義。
3.提供一個完整的架構,來瞭解全球人類所關心的主題。包括:自由、孤獨、死亡、恐懼、焦慮、勇氣、愛……。
4.強調治療關係中人性的品質……。
5.提供健全的哲學基礎,建立個人性的治療風格,認真處理當代人們所面對的掙扎。
結論(二)
* 存在取向的限制
* 在心理治療上的原理與實務方法沒有系統性的說明。
* 治療術語的哲學性強,如在世存有(being in the word)、本真性(authenticity)、對話的相逢(dialogic encounter)等,比較不易掌握。
* 哲學性的頓悟對於某些案主並不適用,如嚴重心理違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