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困難症】三心兩意因過份「焦慮」?3招思考法讓你不怕決定

撰文:溫樺
出版:更新:

Lunch點餐面對「選擇困難」,我與朋友之間的絕招就是先果斷叫侍應來點餐,再在侍應面前的「壓力」下強迫自己做出決定!這招很奏效……但往往侍應一走了我又要後悔剛剛的決定了。
有沒有想過,為何簡單點餐也如此糾結?原來大腦總希望選擇到最「完美」合心意的料理。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樣的「選擇困難症」?研究指與焦慮相關!

有些人很愛做決定,但有些人卻相反:很愛「別人」幫忙做決定。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往往期待別人能給自己做决定,覺得別人的選擇更可靠,而嚴重的患者更會出現過度擔心、臉紅、手抖、緊張不安等症狀。有精神科醫生指出,選擇困難症的根源在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往往伴有性格因素影響,如過分追求完美、自卑等。好像面臨群體决策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性「跟風」,選擇意見佔多數的一組,但當來到需要單獨做决定就猶豫不决。除了內心缺乏安全感之外,有研究更指選擇困難症亦是「焦慮」的一種演繹。

(《doctors》劇照)

焦慮直接影響大腦,阻礙抉擇能力!

為什麼我們常常三心兩意?與其說我們想找到最好,反而應說我們是害怕「中伏」。

美國匹茲堡大學就有相關研究,指出焦慮會影響我們大腦負責解讀、判斷和行為決定的前額葉。即是說焦慮會影響我們判斷的能力;同時,焦慮亦令我們不能處理掉令人選擇時「分神」的問題。這些「分神」時所想的問題,都是不相關的信息,可能是來自身邊環境、內心想法或擔憂。而焦慮麻醉了負責參與「選擇」的前額葉皮質中的神經元,令大腦不能篩選走不相關的信息,出現了選擇困難的問題。雖然焦慮傾向把我們導向最安全的選擇,謹慎本是好習慣,但太過焦慮、謹慎或會妨礙生活。

(《今天的吉良同學》劇照)
如果你有嚴重的焦慮與「選擇困難」問題,當然應該要盡快尋求醫生的幫助。但若然你是那種三心兩意下不了決定的人,改變「思考模式」,才可以改善情況。

【方法一】正念思考:觀察自己此刻想要什麼!

不少研究亦指出正念練習可以提升大腦高級反應和前額葉皮質區域。而正念(Mindfulness)是指我們充分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是培養身心的覺知,專注於當下。好像時刻保持好奇心、接納、順其自然等都是正念的基本觀念。所以當我們下次又三心兩意時,就學識不要再過份擔心選擇的結果是什麼,倒不如順其自然接受將會迎來的事,保持好奇心令你不再焦慮、害怕做決策。

(《w兩個世界》劇照)

【方法二】「想要」什麼,不是「逃避」什麼

我們焦慮是因為我們害怕做錯決定,但當我們轉移焦點,把想「逃避」變成追求「想要」的事情,可以改善我們選擇困難的問題。好像選擇料理時,與其猜想哪一碟「較油膩」應該避免,倒不如直接選擇自己最想吃的料理吧!而且,我們不妨多練習跟隨「直覺」行事。直覺是一種感知,一種洞察力,亦是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當決定不了時,也許你的「直覺」可以幫到你。

【方法三】選擇不只有「對與錯」

雖然我們面對不同的選擇,但卻不代表選擇必然有對或錯。焦慮是因為我們害怕作出錯誤決定,那麼如果告訴自己沒有一個選擇是「錯誤」,決策也許可以變得簡單輕鬆一點。就算最後選擇的結果未有盡如人意,我們亦不應怪責自己。我們要知道,世間事情很多也始料不及,有時候也會作不理想的選擇,這才是人生吧!

資料來源:psychcentral、heysigm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