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醫療 》大躍進!將可協助醫院在抗疫與常規醫療之間取得平衡

在過去的十年中,開發出了許多數位科技工具,不僅應用於日常生活,也逐漸進入了醫療程序。2019 年底開始的這一波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很可能會讓醫療中的數位技術大躍進、甚至改變人們的就醫習慣與醫師診療模式。

新加坡國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Medicine》發表的文章,評論分析了最主要、又彼此相關聯的四大類數位技術 ─ 運用次世代電信網絡 (例如 5G) 的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分析、運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 (AI) 和區塊鏈技術 (blockchain technology),文中並針對數位技術對於新冠肺炎的監測預防,以及如何降低新冠肺炎對整體醫療的影響,進行了論述:

一、監測預防新冠肺炎

1. 物聯網:提供平台,讓公共衛生機構或是民眾可以查看數據 (例如:各國確診、死亡、康復人數等),以了解新冠肺炎流行現況。例如:由數位公司 Dadax 所創建的 Worldometer,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設立之新冠肺炎疫情地圖。

2. 大數據:透過整合並分析多個數據庫,為病毒/疫情建立起可能的傳播模式,以供各國的醫療保健決策者參考、以利策略擬定。

3. 協助公共衛生教育與交流。政府單位或醫療機構可以透過與多種社群軟體或平台合作,傳遞正確訊息、更新資訊等。

4.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以現有、龐大數量的陽性病例數據集,以人工智慧運算法,建構成最初步的篩查工具,具高風險者才進一步採取分子篩檢或隔離。這對於一些因為技術、經費、醫療能量不足而無法檢測疑似病患的國家而言,至少,可以將資源集中、發揮最大效益。此外,人工智慧也有助於促進新藥開發。

二、降低新冠肺炎對整體醫療的影響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許多醫院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是關閉門診,以及延後手術,除了全力應對新冠肺炎患者之外,也避免民眾交叉感染。然而,若是疫情不退燒,醫院也不可能無限期遞延其他病患就醫。對此,數位技術就相當重要,例如:

1. 遠距醫療:可以透過線上問診、或解釋檢驗報告;醫院的研究、教學與會議亦可改於線上進行。

2. 利用人工智慧識別症狀、分流病患。

3. 運用區塊鏈技術,醫院可與各地藥局合作,將藥物「及時送到家」,確保醫療不中斷。

儘管當前的階段,我們還是必須依靠傳統的公共衛生措施來因應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但逐步發展出來的數位技術,以可用於增強或輔助這些公衛策略。而以長期來看,這將會使民眾對數位技術應用於醫療上的接受程度大幅增加,沒有絕對的優缺點,只是,勢必將產生一波醫療模式上的變革!

資料來源:Nature、Biospa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