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

陽光照耀 孕育社區新能量

指導老師 吳政龍
團隊成員 王威、楊晴安

深度報導

2018年九合一大選,有許多項公投提案都與能源議題相關,隨著社會對於能源轉型的關注日增,近年來,新興的綠能概念「公民電廠」自德國傳入。公民電廠意指由公民發起並自立電廠的發電模式,多以太陽光電案廠為之。由社區為主體投資,搭建在地太陽光電廠,所生成的電力可自用或轉售給台電公司,所得回饋鄉里。《南風》攝影師許震唐便是公民電廠的推動者,他主張以奠基於社區意識的公民電廠可以與在地社區共生共榮;嘉義大林明華社區則創立公民電廠合作社,期望打造太陽能社區。然而,公民意識的凝聚並不容易,常借鏡德國環保發展與政策的台灣,需要找尋符合我們社會系絡的出路,台灣在地的居民,便以自身的能力,跨出第一步。

報導緣起

近年來,台灣能源議題的討論沸沸揚揚之際,平時就相當關心社會議題的我們同樣好奇能源在未來的發展。在一場講述區域意識與環境的講座中,我們因緣際會結識許震唐大哥,並初步了解公民電廠的概念。我們決定製作環繞能源議題與公民電廠的報導時,中正大學的李翠萍教授因此而引介我們至彰化的台西村進行採訪。隨著討論的內容愈加深入,專題新聞衍伸成系列報導。嘉義大林明華社區執行長聽聞我們曾製作太陽光電的新聞,便向我們分享明華社區公民電廠合作社的構想與規劃,見證公民電廠的理念在我們周邊由社區自主發起進而實踐,使我們想再次深入公民電廠的領域,整合過去的經驗與新興案例,做出更完整的報導。面對能源議題,我們並不企圖解答這個龐大而費解的題目,而是期望在深入探詢的過程中,紀錄在地社區的團結力量或能帶給能源未來的影響與展望。


團隊介紹

一組在雲嘉地區深度探索兩年的學生記者。 兩年前,我們正式搭檔,開始踏上新聞製作這條路,奠基在深厚的憧憬與理想上,逐步從嘉義民雄為起點,發掘更多值得被紀錄的報導。鄉村不若大都市瞬息萬變,在中正傳播作為記者,我們學會靜下心,更深沉地觀察與體會,發現鄉土孕育的在地故事。由我們兩位同學合作,文字撰稿與攝影剪輯,簡單標準的分工作業支持新聞的骨幹;而對草根在地的關懷與熱情,則充實著作品的血與肉。搭建起社會溝通的橋樑,我們相信新聞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在資訊充斥的年代,以報導拓展閱聽眾的眼界。我們所期望的,是在多元多方視角中激發更多觀點,探尋未來的可能性。


幕後花絮

製作這則專題新聞的過程中,我們得到許多幫助,也交了許多朋友,每次出機採訪都不僅是嚴肅拘謹的議題討論,而是在請益的過程中交流分享;我們的學習也不僅只是新聞製作,而是更深刻的洞察與理解。在台西村的採訪後,許震唐大哥向我們分享紀實攝影的概念與技巧;在明華社區,江志弘大哥帶我們拜訪洛神花農,體驗洛神花採摘後的果實處理;政治系的李翠萍教授則與我們討論政治傳播與環境正義領域的研究。在這些經驗的背後,我們明白作為一位記者,需要保有深刻的社會與人文底蘊。中正傳播歸屬於社會科學院,注重觀點養成與社會互動,我們所習得的思維與精神,正是作為記者最珍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