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震圖解

7分鐘損失3.5億美元 TWNIC黃勝雄:企業發生資安風險,一下就回到石器時代

無論大企業到小老百姓,網路資安攻擊已成為日常,時常參與國內外網路安全法規制定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董事暨執行長黃勝雄,在2023天下經濟論壇(CWEF)冬季場指出,資訊科技帶來了改變與美好,但也有不好的面向。

天下經濟論壇-CWEF-資安-網路攻擊-黃勝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其他

►►完整收錄,2023 天下經濟論壇(CWEF)冬季場 演講精華

2000年的1月1日,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只有微軟一家軟體公司。當時已經有一個論述是「軟體正在吃掉全世界」。

我找了去年12月20日的數據,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當中,軟體、平台服務公司已超過大部份傳統產業的市值。

20年來,軟體與資訊服務不只在技術上不斷更新,更改變了市場生態。

除了市值數字,世界銀行提出,2022年全球GDP超過60%是依賴資通訊技術遞送;《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2000年開始,全球前五百大企業有超過52%的業者倒閉或被併購,主因是資通訊技術影響。世界經濟論壇則預估,2025年,全球數位轉型會帶動100兆美元的市場價值。

資訊科技帶來了改變與美好,但也有不好的面向。

法規不夠力,抓駭客緩慢又無效

現在的犯罪集團運用網路科技將犯罪地點分散在各地,在法規監理比較鬆散的國家登記公司,在北美與非洲地區申請IP位址,但實際發動網路攻擊的人可能來自中國、俄羅斯。

當每個環節的地點被切斷,事後沒辦法往上游追溯犯罪來源,導致網路資安犯罪的問題相當難處理。比如台灣有超過96%的犯罪網域名稱註冊在境外,只有4%登記在國內。

廣告

台灣有非常龐大的敵對境外勢力,收到的網路攻擊量體也非常大,尤其社交平台特別容易造成資訊兩極化,很容易達到境外敵對勢力想達到的目標,只要社會意見愈兩極化、愈分歧,就愈不穩定,人民會失去彼此的信任。

面對資安攻擊,目前司法解決工具只有3種,第一種是司法互助協定,非常緩慢也無效;第二是「布達佩斯公約」,是放大版的司法互助協定,更緩慢、更無效;第三是司法機關之間彼此合作,但缺乏透明度,而且不一定是透過正當調查程序取得證據,在境外蒐集的資料能不能在法院當成有效證據,是非常大的疑問。

還有一個困難是法規衝突。如果國外的調查單位來台灣調取資料,想證明台灣的行為人違反國外假新聞的法規,但台灣這方面規範不足,行為反而不構成違法,也造成執行面很大的問題。

廣告

當資訊愈親民,資安愈重要

當資安事件發生,我們可能一下子就回到石器時代。

馬士基(Maersk Line)是全球很大的航運公司,負責運送25%的食品貨櫃。這家公司的供應鏈曾遇過資安事件,7分鐘內,有4萬9000台電腦、7000台伺服器受病毒感染,所有物流作業改以實體郵件、電話以及口耳相傳進行,協助貨櫃遞送到每個碼頭,直接損失是3億5000萬美元。

事實上,資訊技術發展愈來愈迅速,也更普及化、更親民。上個月公布的ChatGPT系統(AI語言模型),使用人數在5天內達到100萬。可見,未來除了專業軟體人士之外,我們已經發展出愈來愈多環境,不需要企業另外投入程式碼的開發。

在未來,企業不管面對資安或是資訊技術的衝擊,也許能從既有的本業中,使用這些比較平易近人的資訊科技來拓展事業版圖,了解怎麼以這些技術來創造企業的價值,同時規避資安風險。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解讀・債券關鍵字 S2Ep.1】何時降息?投資專家解析,爭取收益關鍵應掌握全球先機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