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

肥胖是命中注定?

最後更新時間:2022-05-16












編輯|蕭如吟
修訂|褚候維博士

近年來全世界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流行病學研究上也開始受到重視,其中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5kg/m2的極端肥胖病人,又稱為病態型肥胖症[Morbid Obesity],更是嚴重的新興健康問題,這類病患之肥胖控制非常困難,常需訴諸手術。

過去三十年間,美國病態型肥胖就成長了四倍(原佔總人口1.4%增加至6.3%),而臺灣過去二十年來也從幾近0%的狀況變成佔總人口1.3%,也就是每100人中有1-2位病態型肥胖者。這些病態型肥胖症的患者和普通大眾比較來看,其預期壽命更短,死亡率更高,相關的醫療費用和社會經濟負擔也更巨大。

過去的研究顯示,肥胖的成因大概40-70%是遺傳天生的,為了更進一步探討其中關係,中央研究院潘文涵教授與敏盛醫院李威傑醫師團隊在醫院招募了1,110位年齡19至55歲的極端型肥胖患者,再利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招募之社區一般民眾中,找出一萬多位年齡和性別配對的與參與者,姜廣茂與張恆誠兩位博士經由進行二階段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找出若干台灣漢人的病態肥胖相關基因。這個大規模的華人研究,印證FTO基因變異為台灣的病態型肥胖症最為相關的遺傳因子。FTO基因是一個著名的促肥胖基因,在2007年就被發現和肥胖相關。FTO基因上的單核苷酸變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會改變本身以及鄰近基因的表達,進而影響肥胖的發生。在非裔、歐裔、亞裔和日裔的相關研究皆已發現,帶有FTO基因變異者比較容易肥胖。這個研究也證實FTO基因在華人病態型肥胖症具有關鍵性角色。除了FTO基因外,這篇論文還報告了另外6個與漢人病態型肥胖症有關的基因,有些和腦部的食慾調控可能相關。

此研究再度驗證病態型肥胖症確實與帶有促肥胖基因有關。但這類遺傳性肥胖是否就無法控制了呢?
目前推測這類肥胖基因只是增加肥胖風險,帶有促肥胖基因者,可能身體消耗熱量程度傾向較低,也可能對食物的氣味、顏色、大小、和味道等有和一般人不同的感知,會不自覺傾向攝取較高的蛋白質、卡路里,因攝食較無節制而易增加體重或體脂肪。雖然有些人帶有這些影響代謝和攝食量的基因,但多吃、少動畢竟還是肥胖的最直接原因,一旦經基因篩檢知道自己的遺傳體質後,改變生活形態(動態生活,健康飲食)來抵銷促肥胖基因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仍然可以維持健美身材的。俗話說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

 

【感謝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潘文涵特聘研究員 審閱】


【Taiwan Biobank資料申請研究-原文參考】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morbid obesity in Han Chinese Chiang et al. BMC Genetics (2019) 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