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投書】台灣原住民是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從南太平洋帶來的土著? 轉型正義從面對原住民族土地議題開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日有些非法占用公有原住民保留地的人士,前往行政院抗議,表示「漢人農民遭到霸凌」。他們是一群租用公有原住民保留地,但實際使用與租約內容不符的人士,他們主張「解編原住民保留地」,同時在網路上也出現刻意散播仇恨的言論,不但扭曲歷史,居然還稱「台灣原住民族是荷蘭、西班牙殖民時自南太平洋帶來的土著黑奴」。

此外,他們還擴大延伸表示原住民享有加分等優渥補助,被過度保護,並將作為防衛性機制的諮商同意權,刻意曲解成「多數人要看少數人臉色」。

如此一來,本來的問題是非法占用或實際使用方式與租約不符,於法於理,都應由政府排除佔有、中止租約的簡單事件,卻被操作成族群衝突,掩護非法事實,為了少數人的不當利益,拉台灣社會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歷史反省能力與族群正義價值陪葬,令人痛心。

原住民保留地是殖民者掠奪的證據

「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蕃人所要地」,是殖民者將屬原住民族生活空間的「蕃地」範圍土地收奪官有後,從1920年代起,經一系列調查而劃出留給原住民居住生活之零星土地。

換言之,原住民保留地不僅不是殖民者的恩惠,而是掠奪的證據。戰後,政府延續此一制度,並在1960年代開始將保留地私有化,有出自促進土地利用之資本主義邏輯的立意,卻也破壞了各族群文化中存在各種不同產權型態(個人、家族、氏族、部落集體)的多樣性。

原住民保留地的所有權移轉以原住民為限,是私有化後維持原住民棲身之地的最後屏障,但保留地制度中,也一直存在著非原住民使用原住民保留地的合法管道。

台中梨山果園的狀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保留地的非法轉移卻期待政府「就地合法」

對於早年即來到原住民鄉的非原住民,政府允許其租用公有保留地居住使用,並陸續開放非原住民租用公有保留地,以引進資本技術開發保留地。隨著農業上山、觀光上山的趨勢,在合法管道之外,開始有非原住民以私下約定、設定抵押等方式,取得原住民保留地實際使用。

這些私下「交易」,除了有明知保留地所有權移轉限制,卻期待政府「就地合法」的投機心理,更存在資訊不對等、不完全市場中之少數買方壟斷等問題,而其中若是原住民設定取得公有保留地之地上權或耕作權後私下轉租轉讓,按照法規政府可以直接收回,但過去政府少有作為,更助長了持續投機、甚至是反過來施壓要求解除移轉限制的行徑。

擺脫殖民土地敘事,是轉型正義的必要道路

台灣是一個墾殖者後代為多數所建立的社會,而幾乎所有的墾殖國家都有一段從原住民族手上掠奪土地的不光彩歷史。歷史不能重來,但如何停止錯誤、面對歷史,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高度。自民主化至今,台灣社會有許多良善的力量,將台灣往好的方向推進,但我們也仍受到層層累積的殖民遺緒的拉扯。一手以福利殖民、一手強控原住民族生活空間的自然資源;一面阻撓原住民族自決自治的心願,卻又一面消遣原住民考試加分、領得太多,都是例子,也如同「台灣原住民族是荷蘭、西班牙殖民時自南太平洋帶來的土著黑奴」這樣試圖扭曲歷史、抹除原住民族和土地連結之正當性的仇恨言論一樣,正是台灣需要轉型正義的原因。

在土地議題上,我們必須意識到,對原住民族土地之制度性、系統性的蠶食鯨吞,正是轉型正義所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唯有將原住民保留地與傳統領域之制度,涵蓋在完整的原住民族土地架構下思考,而非侷限於「保留地解編與否」之切香腸式的思維,才有可能達成國家與原住民族之和解,進而創造跨族群共利互惠的機制。

關於和解與互惠,從國家和原住民族之間的自治土地協商、共管機制,到原住民族和非原住民之間的土地使用協議、土地信託,在國際間皆有案例可循,其達成需要耐心與對話,但絕非遙不可及。

我們相信,擺脫殖民土地敘事,是台灣社會進一步轉型的必要道路;我們願意,在這個未竟的解殖之路上,連結所有尋求共好的力量;我們更期盼,有一天,所有的台灣人可以毫不心虛地告訴我們的後代,雖然台灣很小、雖然它在地緣政治上屢遭威脅打壓,但它是一個勇於面對歷史、努力追求正義、值得你為它繼續奮鬥下去的國家。因此,我們發出這份聲明:

一、譴責所有為掩護非法事實而扭曲歷史、汙名化原住民族的族群仇恨言論

二、要求政府以原住民族土地之整體性為思考,並檢視原住民保留地制度設計

三、呼籲台灣社會支持以承認原住民族土地權為基礎、尋求和解互惠的努力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官大偉(Daya Dakasi)(泰雅族,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董事蔡志偉(Awi Mona)(賽德克族,東華大學法律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日宏煜(UminItei)(賽夏族,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鍾文觀(SifoLakaw)(阿美族,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執行長)
馬千里(MateliSawawan)(Pinuyumayan/卑南族,卑南族民族自治事務促進發展協會理事)
亞弼達利(YapitTali)(泰雅族,新竹縣泰雅爾族部落永續發展協會執行幹事)
許俊才(KuiKasirisir)(排灣族,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陳忠駿(MalihanLhkahihihan(邵族),伊達邵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委)
蘇美琅(SaviTakisvilainan)(布農族,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

瀏覽次數:18399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