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武術、科學或魔法? Let’s talk about The Force

原力是由所有生物創造的能量場。它在你我周遭,也在你我體內;原力讓銀河得以維繫。
It’s an energy field created by all living things. It surrounds us and penetrates us; it binds the galaxy together.
──歐比王・肯諾比,《曙光乍現》

「原力」的存在無疑是讓《星際大戰》獨一無二的重要因素,但在一開始可能沒有人能預期這個神奇詞彙的潛力有多大。無論後來的星戰對原力做出多少補述,這段在《曙光乍現》中歐比王所說的台詞已然足夠,高明、巧妙、優雅,甚至很科學:原力是遍布宇宙每個角落的一種能量,存在於所有生物中 — — 只是有些個體的潛質特別明顯。

儘管盧卡斯很早就對原力心嚮往之,但很難確知他是否一開始就打算把這種能量發展成後來的樣貌。後續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原力敏感者」(Force Sensitive),這些孩童可能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有預知能力、隔空取物,或能與其他種類的生物對話。他們可能會被送去接受絕地訓練,或在帝國猖狂的年代,必須被迫隱藏自己的潛質。不過在《曙光乍現》裡的路克從未顯示出這種能力(否則他應該會在和班・肯諾比會面時就「感受」到些什麼,或者可以減少農忙的辛苦),但在上路之後直接開始了原力訓練。當然更不用說莉亞在《絕地大反攻》既驚訝又不意外地接受了自己跟路克是雙胞兄妹的事實,因為這根本不是故事的原始設定。

總之在正傳時期,「原力」已然展現其強大,但來龍去脈和特質並不固定,更像是魔法與武術的結合。

想當絕地武士?先抽個血吧

到了前傳,原力變成有量測基準的東西。魁剛・金與歐比王迫降塔圖因,遇上安納金・天行者,魁剛視此為原力的指引,也感受到安納金具有強大的原力(但安納金有表現出原力敏感者的行為嗎?可能在賽車技巧上吧),然後魁剛做了一件事:他藉故取得安納金的血液,要歐比王檢測其體內的「迷地原蟲」含量。「多到破表。」(=每細胞含兩萬隻)

先不說隔空分析血液是什麼黑科技,「迷地原蟲」擺明就是要惹惱影迷的東西。對我來說,它破壞了原力原始定義中的美感與不可掌握性,但身為生物相關科系畢業生,這設定倒有值得一書之處。(嘿嘿,終於逮到機會了)

迷地原蟲的原文 midi-chlorian 來自兩個胞器的名字:粒線體(mitochondrion,mito是「線」,chondrion是「顆粒」)與葉綠素(chloroplast,chloro是「綠」,plastis是「成型」)。這兩種存在於每個生物的每個細胞(當然葉綠素只存在於植物體內)內,數量以億萬計的胞器。

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從1960年代延續20世紀初期的前人研究提出「共生體學說」(Symbiogenesis,或稱內共生學說〔endosymbiotic theory〕),認為粒線體與葉綠素是與真核生物(eukaryote)共生的原核生物(prokaryote):粒線體原本是細菌,而葉綠素的前身是藍綠菌。

此學說一開始被斥為無稽,到1980年代才受到逐漸認可,如今已是具有完整證據、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天下文化出版〕是相當經典的科普著作,雖然讀起來有點囉唆)。

共生體學說簡圖 source: Wikipedia

總之這兩種胞器在遠古時期跑進了其他生物的細胞裡,不僅一起複製、繁衍,還成為生物存續不可或缺的關鍵。「midi-」不確定是否有midium的意思,只使用音譯,「chlorian」是各取兩個胞器單詞的一音節,「原蟲」算是暗示了這兩種原核生物的起源。

基於粒線體有「人體能量工廠」之稱,以此作為基準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道理。但安納金之所以異於常人,是因為他的母親西蜜・天行者如聖母瑪利亞般處女懷孕,宗教意味如此濃厚,讓試圖想與科學立論沾上邊的這個設定顯得格外薄弱。

光明 vs. 黑暗:怎樣才叫「原力平衡」?

安納金因為迷地原蟲濃度爆表,被魁剛・金視為是預言中能讓原力恢復平衡的天選之人(chosen one),也在他的堅持(和遺言)下成為絕地學徒。但後來的星戰作品就非常少提到迷地原蟲了,原力似乎又回復成抽象而虛無飄渺的魔幻力量。而根據白卜庭(達斯・西帝)以及西斯一派的說法,比起光明面,黑暗面原力更為強大。

到了這裡,原力就不只是與生俱來的能量,更成為爭權奪利的工具。光明面(絕地)的訓練介於軍事與武術之間,藉由對體力、技巧及心智的反覆鍛鍊與最終測試判定學徒是否得以出師。他們自小被帶離家人身邊,只要擁有絕地的身分一天,就必須堅守無私無我的精神,勇敢無懼承擔責任,對情感的壓抑近似僧侶,不能對任何單一對象懷抱任何情感,因為這些個人的七情六慾都會影響判斷力,乃至讓原力失控。

黑暗面之所以更強大,是因為上述規則正好成為餵養能量的來源:依戀、恐懼、憤怒、怨恨……導致的情緒波動,都是黑暗原力的養分。這也讓光明/黑暗的表象顯得諷刺:絕地儘管認為自己一心追求正義與救贖,卻因為慣於情感克制,顯得冷酷甚至傲慢 — — 那是他們被奪走而不自知的東西;西斯則喜怒形於色,激昂且積極,但他們的欲求總是由於達斯・西帝無邊無際的操控而淪為被利用的工具,這是西斯最可悲之處。

在《複製人之戰》第三季,花了整整三集(15至17)給「原力平衡」一個新的解釋。在這段劇情中歐比王、安納金、亞蘇卡因為戰事回報異常出發查看,中途卻與雷克斯斷訊。在彷彿闖入平行時空的狀態下抵達一個充滿強大原力的神祕星球莫提斯(Mortis),在那裡遇到三位如同神祇般的角色:父親(Father)掌管原力平衡、女兒(Daughter)是光明面的象徵,兒子(Son)則代表黑暗面。

原力掌管者(Force wielder)。左至右:兒子、父親、女兒(source

莫提斯在地圖上是看不到的,這裡白天寧靜安詳、生意盎然,晚上卻是生物一瞬死絕,環境極端危險,日復一日循環著生與死。父親感受到自己來日無多,擔心原力平衡無人看守,因而召喚據說已現身的「天選之人」安納金前來進行測試。如果他通過測試、接掌父親的工作,便可使原力維持平衡,但他永遠不能離開這座星球。安納金原本嗤之以鼻,但他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亞蘇卡甚至一度死去,後續更導致女兒與兒子手足相殘,使得安納金有所動搖。但他是不可能選擇相信父親而留下的(否則就沒戲唱了),父親絕望預言原力將迅速往黑暗面傾斜。(我沒記錯的話,這三集沒人提到迷地原蟲。)

光明面是利他與犧牲,黑暗面是自私與欲望,兩者相合方為人性,因此確實人人皆有原力,這是我對「原力平衡」的理解。星戰主線劇情中,黑暗面的崛起一直是衝突的源頭,而「讓原力歸於平衡」則是必須執行之事。達斯・維達最終以父愛推翻自己的所作所為,繞了這一大圈完成天選之人的任務,若認真追究起來,絕地所冀望的可能並不是「平衡」,而是完全的光明,但這就像「世界和平」一般,是說了再多次也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再仔細想下去,當黑暗勢力蟄伏的更久之前,絕地的全盛時期,那「平衡」又是什麼樣貌呢?

--

--

Ring Shen 沈如瑩
星戰筆記 Notebook of Star Wars

理科生、偏食的電影觀眾、書店與出版產業邊緣人,喜歡寫字和手工藝。工作守備範圍:撰稿、編輯、企劃、策展、零售空間規劃,文章散見報章媒體。個人網站|rings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