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瓶頸如何解套?兩岸營銷大咖談新媒體粉絲規模化成長

王宇君
Farsight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5, 2018

--

前言

能在同一個場合見到如此多兩岸社群大咖的機會真的Hen難得,事實證明收獲也真的很多,真的很感謝主辦單位辦了這場研習。但論壇持續了一整天若真的要把全部的重點整理完我看我應該不用睡了(對我早上的場還因為肚子痛缺席QQ,還得補帶)

在此先節錄中間一段原桌對談的內容給大家,這場原桌對談是由張嘉玲、向華、胡漸彪、阿滴四位老師主講,主題是《 用戶規模化增長的內容運營思維》

胡漸彪老師簡介
新世相增長團隊簡介

知識付費在台灣有沒有戲?

好的內容、對的內容,觀眾真的會願意付費。所以製造出值得付費的內容,是最重要的事情。

做出值得付費的內容,是創作者最重要的課題

不同的傳播方式,自然有不同的做法。Podcast、Youtube都是很不錯的傳播方式。根據阿滴的看法,美國在Youtube市場上是領先台灣數年左右,因此創作者可以藉由觀察美國當紅的影片模式,進而去找到新的創作模式。而未來要面臨的挑戰,就是電視媒體將會逐漸網路化,而這也是個別創作者未來要面臨的挑戰。

雖然在台灣仍不盛行,但Podcast在國是相當普遍的傳播媒介

Podcast則是在台灣較不盛行,卻是國外相當盛行的傳播模式。在這方面,台灣已有不少廠商在蠢蠢欲動。對於這塊嶄新的市場,胡漸彪老師也透露,大陸在Podcast類的產品其實表現也相當不錯,根據他們的產品分析,在通勤、睡前是Podcast類產品的流量尖峰時段。

「好的內容會創造需求,藉此建立由下往上的動能會相當可觀。」漸彪老師透露這項觀點之餘,也鼓勵台灣創作者、投資者,只要認為有機會不妨先下場。而這點,台灣知名知識型Youtuber阿滴也深表贊同。

「社交關係面的流量很可觀、成本也最低。微信公眾號上約有10億的用戶關注台灣事情,這也象徵著台灣創作者的機會。」向華老師則認為台灣創作者可以把握中國市場,畢竟這是台灣相較於他國的優勢。

內容運營 V.S 粉絲運營

「一個是在賣人,一個是在賣產品。」

漸彪老師直接點出了兩者運營方式的最大區別。

粉絲的運營確實容易在短時間大幅成長,但他的跌幅也是相當可觀。「粉絲運營的隱憂是,你在販賣這些人的領袖魅力、稀缺性,但當這些東西消失後,粉絲很容易不再關注。產品運營則沒有這項隱憂,但困難的在餘,你必須讓用戶知道產品的存在並承認他的效用。因此硬貨(產品的硬實力)真的很重要。」

粉絲反應確實很重要,但數據往往比留言更具鑑別度

別被粉絲迷惑!行為數據才是第一位

身為創作者,難免遇到直覺失準的情況。阿滴自己就透露,自己曾在去年10月左右有過這樣的遭遇。當時他採用問卷調查的作法,歸納整理出用戶的建議,最後也成功走出這項困境。

「只有成功的作品才是答案,但這個答案是不可能問出來的。」對於阿滴的作法,漸彪老師道出他的甘苦談。

「問卷調查底多找出成功作品的前身,但難度還是很高。原因在於,這樣的問題會讓用戶掉進產品經理的思維。然而,他們大部分不具成熟的產品經理思

「留言區作參考就好,行為數據才是第一位。」

因此,不要被留言區誤導。但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數據指標做為參考,像是閱讀量(用戶點即率、觀看時間…等)就是很不錯的指標。

後台的數據更能忠實反應讀者的行為

不要過度倚賴爆紅作品

即便是新世相這樣的公司(知名作品有:逃離北上廣、佛系青年)失敗的作品仍數不勝數,十個裡面僅有2、3個成功(幹這成功率根本是神了…)。特定事件營銷的成功概率很低,不能全靠這樣的事情來達到用戶增長。

真正的商業,不能只靠一炮而紅的,最重要的還是找到經營流量、使用者的商業模式。

後記

內容行銷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隨時在變。身為新媒體圈的新人,實在不像其他前輩能夠立刻整理出有脈絡、精鍊的筆記,但如果這樣的拙作能夠讓想了解新媒體領域的朋友有些認識,那就值得了哈哈哈。

喜歡這樣筆記的話,請幫我拍5下手或是更多XD(看你心情~)

--

--

王宇君
Farsight

不中立籃球分析師,認為運動不只是運動,希望透過文字讓大家感受運動的美。儘管不專業,但致力於走在前往專業的路上。合作相關請洽:jakk1234200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