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以色列發聲,美國「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為以色列發聲,美國「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84年因為管理問題上存在分歧,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新加坡也在1985年退出,使得教科文組織預算大為減少。

(中央社)
美國12日宣布,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並指控該組織具有「反以色列偏見」。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博科娃(Irina Bokova)表示「深感遺憾」,並稱此舉為「多邊主義的損失」。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13日也表示,以色列將追隨美國腳步退出。

美國今天宣布,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指控該組織具有「反以色列偏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Heather Nauert)表示,華盛頓當局將成立「觀察員團」,取代原本美國在教科文組織的代表。

法新社報導,博科娃在聲明中說:「對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定,我表達深切的遺憾。」

美國國務院稍早在書面聲明指出,已通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秘書長博科娃(Irina Bokova)退出的決定,按照章程,美國退出將於2018年12月31日生效,而美國將繼續以永久觀察員身分,為世界遺產保護、文教、新聞自由與科學工作繼續貢獻美國的觀點。

美國在退出理由中明確指出,包括對欠款的關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需要根本改革,美國也擔憂持續反以色列的偏見,而此一退出決定並不輕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1年讓巴勒斯坦成為一員後,以巴歷史衝突在以文化和教育為重點的組織內也上演,而作為以色列的長期盟友,美國選邊站,不再繳交每年約7000萬美元、約占組織年度預算22%的經費,在2013年美國因此失去投票權。

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即已傳出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向部分國家表達美國打算退出的意向。

這並不是美國首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4年,前總統雷根主政時美國就曾宣布退出,到2002年,時任總統小布希又宣布重返,直到2003年重新加入。

以色列也表示退出

法新社報導,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辦公室發布聲明說:「總理指示外交部,準備讓以色列與美國一起退出這個組織。」

聲明又說,尼坦雅胡「歡迎(美國)川普總統退出教科文組織的決定。這是個勇敢和道德的決定,因為教科文組織已成為荒謬劇場,不再保存而是扭曲歷史」。

以色列長期與教科文組織不和,尤其是在這個組織2011年決定接納巴勒斯坦之後。

教科文組織7月間宣告,約旦河西岸遭以色列占領區內城鎮希布倫(Hebron)的舊城區是瀕危世界文化遺址,此舉讓巴勒斯坦人大喜,但也激怒以色列。

UNESCO:全球正對抗分裂

博科娃表示,為了建立國際和平及安全,避免仇恨及暴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維護人權和人類尊嚴,普世性是最重要的使命。

美國自2011年起,就停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貢獻經費。博科娃說,當時她就表達了自己的信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美國來說是前所未有地重要,反之亦然。

她表示,這個事實在今天看來更加明顯,此刻,暴力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高漲,需要新的長期因應措施以維護世界和平及安全,打擊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對抗無知和歧視。

博科娃說,她堅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掃盲運動、推動高品質教育的工作,以及運用新科技來改善學習的行動,還有針對海洋永續而加強科學合作的行動等,都能回應美國人民的憂慮。

她表示,即使美國自2011年起不再有財務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仍與美國加強夥伴關係,且日益深化,因為這是建立在共享價值之上。

她引述美國詩人麥里希(Archibald MacLeish)的詩句說,「戰爭萌生於人類的思維,捍衛和平也要在人類的思維中去構築」,這個願景從未如此切題。

她提到,美國的世界遺產如自由女神像、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黃石公園(Yellowstone)、大峽谷等,都不只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冊的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是「人類社會的正向願景」。

她說:「在對抗暴力極端主義正需要重建教育和跨文化對話的時刻,很遺憾美國退出了負責帶領這場戰鬥的聯合國機構;在衝突持續分裂全球社會的時刻,很遺憾美國退出了負責推廣和平教育及保護文化的聯合國組織。」

博科娃表示,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損失,是聯合國大家庭的損失,也是多邊主義的損失。

美國退出後,北京有望主導

綜合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和中新網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4日開啟選舉下任秘書長程序,目前共有5名候選人競逐。中國現任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秘書長唐虔參加競選。

報導說,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指責政治化,呼籲改革的聲音不斷高漲,要求選出一位強勢秘書長的呼聲也出籠,代表大國影響的中國唐虔與法國候選人阿祖萊(Audrey Azoulay)競爭激烈。

另外3名候選人分別來自埃及、卡達與黎巴嫩。

法新社稍早前曾報導,教科文組織於2011年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後,最大資金供給國美國就拒絕再提供經費,而美國的經費卻占教科文組織全部經費的25%。沒有美國的資金,教科文組織將難以正常運轉。

報導分析,因此在美國拒絕提供經費、現又宣布退出的情況下,如何將美國拉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競選新一屆秘書長的重要問題。

教科文組織秘書長競選活動已經開始,競爭者首先要爭取執行委員會成員支持,須經多輪選舉,獲執委會半數以上支持票者取得當選資格,最後再交由11月10日教科文全體大會批准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