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未平「貨貿」又起,經濟部預計今年中完成兩岸貨貿協議

「服貿」未平「貨貿」又起,經濟部預計今年中完成兩岸貨貿協議
Photo Credit: Derell Licht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Derell Licht CC BY ND 2.0

Photo Credit: Derell Licht CC BY ND 2.0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除了包含規範服務業貿易的兩岸「服貿協議」之外,政府最近積極與中國洽談另一個規範貨品貿易的「貨貿協議」,希望可以在今年年中定案。

貨貿協議與一般FTA大致相同,經濟部承諾採取調適期等保護措施

根據經濟部國貿局及工業局資料顯示,「貨貿協議」自民國100年以來已經舉行8次協商。我國與中國對市場開放情形、協議架構及內容都已達成共識,目前正針對貨品細項和降稅事宜持續協商。協議架構及內容將比照一般自由貿易協定(FTA)作法。

經濟部強調 ,對於內需型及競爭力較弱的產業,如毛巾、織襪等產業,會運用協商策略爭取不開放、不降稅或較長調適期等方式應對,持續輔導相關產業轉型。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簽署後,也一定會設雙邊防衛措施,保障國人的權益。

舉辦多場貨貿座談會,期望官民充分溝通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20日舉辦的「ECFA貨品貿易協議產業座談會」,23、24日也會在台中、高雄舉辦。這三場以貨貿整體為主,農曆年後將舉辦另外14場說明會,聚焦討論個別產業的細節。座談會主要是希望與相關產業以及社會大眾充分溝通,減少疑慮,避免重蹈服貿的覆轍。

強化台灣產業競爭力,兩岸廠商可受惠,優惠關稅拓展中國市場

工總常務理事焦佑鈞表示:「ECFA協議無法全面解決台灣經濟所有問題,但確實可強化產業競爭力,自由貿易及區域整合是目前主要的世界趨勢。例如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已和全球各國簽定10個FTA,占其總貿易額的36%;日本不顧國內掣肘,積極加入TPP談判;連一向保守的中國也推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認為,「台灣與韓國產品重疊性高,目前韓國在陸市占率為9.4%,我國則為8%,陸韓自由貿易協定若較兩岸貨貿協議早生效,對我國在大陸市場競爭力將有嚴重影響。」

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提到 :「自由貿易對台灣相當重要,不僅是因為簽訂協議後,兩岸廠商進出口原物料和半成品都能受惠;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大陸佔台灣出口總額的40%,若能爭取優惠關稅,對台灣產品進入中國會有很大幫助。

除了中國市場外,政府也與紐西蘭、新加坡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持續努力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政府是『雙軌策略』。」

(相關閱讀: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五分鐘重點整理

(相關閱讀:加入TPP很美好?維基解密揭開你該知道的爭議

政府未說明負面影響,資訊透明仍待加強

不過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則指責馬政府未解釋清楚貨貿協議對台灣的衝擊,不敢告訴國人「到底多少比例的商品在貨貿生效後降為零關稅」。

賴中強解釋:「若比照各國FTA的標準,台灣勢必得對原本『完全禁止從中國進口』的八百項農產品、一千二百多項工業產品放行。」因此他呼籲馬政府應該比照「中韓FTA」的模式,對外公開「最終實現自由化產品的比例」。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也指出,政府對貨貿和服貿提供的資訊都很貧乏,也缺少事前的產業、民眾溝通,若說貨貿也是「黑箱」並不為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