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7海峽導報-彭錦鵬、謝明輝專訪:台灣競爭力緣何節節升高?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1-05-30, 週一 19:43
- 點閱:1524
台海·專題 2011.5.27 星期五
台灣競爭力緣何節節升高?兩岸經貿活絡 民間活力增強
本月中旬,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11年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中,台灣地區位列第六,創下參評17年來的最好成績。
在亞洲排行當中,台灣僅次于香港、新加坡,排名第三,儼然有點回到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味道。
當然,一次的排行也不太能說明問題,排行也是經常如流水。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排行中透露出的諸多信息,獲得一些啟發。
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IMD的全球競爭力排名,評比標準分成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基礎建設四大項,有300多細項,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經濟相關的數據。因此,經濟狀況如何,最大程度決定了排名的先後。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向導報記者稱,今年台灣的排名之所以如此亮眼,經濟表現良好是最關鍵因素。2010年台灣經濟增幅10.82%,創下將近24年來的最高增速。
據IMD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經濟表現由前年排行第24名,去年排行第17名,進步為今年全球第5,顯示台灣已走出金融風暴危機,經濟強勁表現是台灣競爭力優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台灣經濟能夠迅速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兩岸經貿活絡是關鍵因素。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告訴導報記者,馬英九執政後力促兩岸關系 “和平化”,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兩岸共簽署了15項協議2項共識,特別是ECFA的簽訂使兩岸經貿向一體化邁出了一大步。
馬當局清廉便民
彭錦鵬理事長介紹,陳水扁執政期間,台灣競爭力的“政府效率”這部分,基本上在20-30名之間移動,馬英九執政3年來,這部分往前移至10-20名之間,大約前進了10名。
彭錦鵬表示,馬當局清廉,反應較快,會定期檢討各項“政府效率”指標,重視營造良好的經商環境,例如大大縮短了公司登記時間,調降企業所得稅、遺產贈與稅等租稅負擔,大幅提升了民間活力。今年評比指標中,台灣的消費稅率排第4、稅收佔GDP的比重排第6,表現相當亮眼。
然而,“政府效率”也有不少細項,表現欠佳。據謝明輝執行長介紹,例如外商投資限制、解雇成本、勞動市場彈性等指標,均排在50名左右,這說明台當局對一些經濟活動的管制還較多。
彭錦鵬建議,馬英九應加強“政府”的再造、改革,在“部會”改組、人員精簡方面有所作為,使“政府”更有效率;同時向新加坡政府學習,嚴防嚴治貪污腐化,清廉“政府”,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幹預,激勵民間活力。
企業依然“能征善戰”
談到企業效率,彭錦鵬贊譽有加。他說,台灣的企業效率一般排在全球第5名左右,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台灣企業,在全球各地積極開疆拓土,協作能力強,反應速度快。
彭理事長舉例稱,台灣能夠成為全球的制造業代工重鎮,最重要因素就是反應快,從設計、研發、開模,到生產、加工、配送,一條龍快速完成。郭台銘領導的鴻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郭台銘常說鴻海的成功秘訣是 “一流服務、二流技術、三流標準、四流人才”,他最看重的是快速反應的“一流服務”。
謝執行長分析,前兩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對台灣出口型制造業影響很大,導致向來最具優勢的企業效率于2009年大幅滑落,但企業很快採用裁員與無薪休假、暫停資本支出、去化存貨等方式,有效改善財務體質,使企業效率排名在今年大幅提升,保持了相當好的民間活力。
基礎建設以科技最佳
IMD的基礎建設項目,不僅包括交通設施等硬件建設,也包括科學技術、醫療教育等軟件建設,台灣在軟件建設方面競爭力強。
謝明輝指出,今年基礎建設排名恢復至金融危機前2008年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科學與技術基礎建設表現提升;同時,醫療環境與教育表現雖排名落後,但仍為台灣在全球最具優勢的強項之一。
據謝明輝介紹,具體細項來說,技術開發經費的取得、高科技產品出口比率、專利權生產力、專利數比率、科學教育在學校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固定寬帶費率等指標,均排在全球5名以內,說明台灣的基礎建設大項中,科學與技術表現最佳。
導報記者 蘭文/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