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發展兩岸關係「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記者胡健森/台北報導

兩岸服貿協議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總統馬英九今(2)日以黨主席身分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時表示,政府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所採取的基本原則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一定要符合原則才會做,與大陸簽訂的協議對台灣而言全部都是利大於弊。

馬英九表示,政府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到現在兩岸已經簽了21項協議,現在為了兩岸服貿協議,朝野有所爭論,有人質問,與大陸簽的協議這麼多,到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馬英九說,陸委會定期檢討協議的成效,最近他所看到的1份報告,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為818億美元,比前年同期成長了1.33%,成長數字很少,但是在這個數字內,ECFA所涵蓋的,也就是早收清單所涵蓋的,卻成長了10.62%,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關稅」問題,累計至今,台灣所省下的關稅已經達到420億元台幣,而這還只是539項的早收清單而已,一旦「貨貿」簽訂之後,節省的關稅會更大,顯示在兩岸貿易方面,對台灣將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在兩岸合作打擊犯罪方面,至今兩岸已聯手逮捕了6000個嫌疑犯,大部份是詐欺犯,在民國95年,因詐騙電話造成台灣民眾損失高達186億元台幣,去年已降至37億元,金額減少了80%,在詐騙案件數量上,94年有4萬3000件,去年則減少至1萬7000件,減少60%,顯示對台灣的治安有很大的幫助,詐騙電話比過去少了很多。

馬英九強調,政府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所採取的基本原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一定要符合原則才會做,與大陸簽訂的協議對台灣而言全部都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