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scoveryNG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很多人談到史艷文禁播事件, 大部分的反應只知道「因為太受歡迎影響國家經濟活動」而被禁播, 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官方說法」,對整個事件脈絡而言太過簡化也不盡詳實! 這部紀錄片或許不想模糊海岱仙的焦點,所以也未加深入著墨, 事實上整個事件牽涉到政治白色恐怖以及語言霸權的時代悲劇! 日本殖民時代對本土文化的打壓就不用說了, 而國民黨政府遷台後的打壓,並沒有比較少, 史艷文被禁播,並非單一事件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特殊案例, 而且當時受害的不僅布袋戲,同是本土劇種的歌仔戲也一樣遭殃! 以下用年代順序簡短說明幾個指標事件: ˙1947,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執政當局因擔心台灣民眾再度聚眾結集, 遂以「私人聚會」為由,禁止露天野台戲長達一年餘! ˙1949-1952,以「防範匪諜活動」為由,要求劇團演出所謂的「反共抗俄劇」, 並再度禁演外台戲! ˙1952,以「勵行節約、改善風俗」為由,嚴格限制普渡、祭典等民間廟會的日數, 迫使當時依附在酬神廟會的外台戲無頭路可接,轉而進入戲院。 ˙1973,以「推行國語」為由,強制布袋戲改用國語配音, 此後一直延續實施到1982年,閩南語布袋戲才重獲解禁! ˙1974,當局以「妨害工農正常作息」為由,下令禁播史艷文電視布袋戲! ˙1976,頒布「廣播電視法」,明定「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 另外依據李天祿口述歷史, 國府遷台初期也採取和日本殖民統治者一樣的做法, 強制規定劇團在正式開演前,要先上演20分鐘的政令宣傳短劇。 在打壓本土戲曲文化的政策推行過程中, 最為人知的事件之一就是1974年的史艷文禁演風波, 因為當年締造了97%的收視率,別說台灣,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空前絕後的紀錄, 禁演令一下,確實造成不小震撼, 但背後真正原因,並非執政當局宣稱的「妨害工農正常作息」這麼單純, 這可分兩方面來談, 一個是政治思想的箝制!一個是對地方母語的壓迫! 一、政治思想的箝制 史艷文風靡全台後,黃俊雄就曾被盯上,戲中角色被「有關單位」拿來大作文章, 也因為遭受「關愛」的壓力,所以後期劇情和角色有經過修改,茲舉數例如下。 ˙藏鏡人,這個頭號大反派,被懷疑是影射老蔣! 因為當時老蔣健康狀況不佳已很少公開露面,卻又獨攬大權。 ˙怪老子,這個刻意操一口捲舌音的丑角,一方面被指有醜化「國語」之嫌, (河洛話並無捲舌音)另方面他總是自稱「永遠的63歲」, 恰巧時值民國62年,結果又因此被懷疑是暗指「中華民國活不過63年」! ˙中國強,這是個很突兀的角色, 絕大多數在討論史艷文布袋戲時,都不會把他列入主要人物來看待, 但他的存在卻又佔了一席之地,這完完全全是政治黑手介入的結果! 其頭頂上青天白日帽巾的造型,已清楚說明了「身分來歷」, 而這樣一個「忠黨愛國」的角色,當然一定是義正凜然的大正派, 在劇中他總是在史艷文危難時出手搭救, 出場時則搭配「中國強,中國一定強....」的主題曲! 此外,在當時反攻大陸的時代氛圍中, 凡涉及迷信、悲劇、失敗主義等負面消極的內容都不能演出, 而中原的稗官野史原本是傳統戲曲很豐富的編劇材料, 但又因為牽扯歷史情節和人物的臧否,容易觸犯政治禁忌, (正確說應該是,容易被羅織罪名!) 在重重思想箝制下,當時的布袋戲因而轉向較單純的俠義故事發展, 所以「大儒俠史艷文」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瞭解這層歷史背景甚至讓人覺得悲哀! 二、對地方母語的壓迫 1976年頒布的「廣播電視法」明文規定廣播電視節目必須以國語發音為主, 事實上這並非「國語霸權」政策的起頭,早在1950年代就已明令各級學校禁用方言, 四、五年級生的「講台語掛狗牌」集體記憶就是這麼來的! 當年的廣播電視法只是進一步將「歧視母語」黑手伸入傳播媒體, 官方的說法,因有鑑於台灣百姓仍多操閩南語, 故初期由新聞局訂定國語/方言節目比例,終極目標則是將方言節目「全數淘汰」! (其實幕後真相呢,很可能是因為擔心媒體的營收才不敢驟然停止所有閩南語節目, 因為當時最賣座、廣告收益最好的幾乎全都是閩南語節目, 否則當時電台、電視台都屬公營,又時值戒嚴,「分階段」施行實為多此一舉!) 至於對地方母語的打壓歧視程度,由一些現象可一窺端倪。 史艷文當年在台視播出時,雖收視率達到97%的傲人成績, 但終究是屬於「方言」節目,所以只能在中午時段播出, 如此熱門的節目卻不能登上兵家之爭的八點檔,堪稱傳媒史上的怪譚! 當時的報紙還將全民瘋史艷文斥之為「倒退的語言現象」, 並批判若干角色粗鄙不堪滿嘴諢話,嚴重「影響青少年行為」! 後來布袋戲雖又獲得復播,但卻被強制規定以國語配音, 在本紀錄片中,看到海岱仙一直強調口白對布袋戲的重要性, 可想見這種粗暴政治手段對布袋戲的傷害有多大! 河洛話的四聲八音、平仄雅正,方才有辦法詮釋演師口白的音韻之美, 在「國語布袋戲」時期,原本盛極一時的觀眾基礎就大量流失了! 事實上俗稱閩南語的河洛語,才是真正保留中原漢語古音的語言, 目前的「國語(北京話)」,是明清之後才廣為流傳的, 在此之前,河洛漢語已經在中原地區通行數千年, 不論唐詩或漢譯佛經咒語,用河洛語發音都遠比「國語」發音來得貼切! 國府遷台之初,講河洛語的台灣人甚至還普遍擁有一種優越感, 因為日治50年的現代化使台灣比內陸更先進,而國軍的破敗之象也令人失望, 上述內容非做政治聯想,這段簡短的歷史背景旨在說明, 為何河洛語後來卻「反過來」被貶抑為「不入流、粗鄙」的方言, 追根究底,50~70年代的「語言歧視運動」真的是「居功厥偉、功不可沒」! 也就是在政治思想箝制以及獨尊國語的雙重考量下, 1974年史艷文才會被以「妨害工農正常作息」為由禁播, 充其量只是官方冠冕堂皇的託詞罷了! 當年為本土文化犧牲奉獻的先進前輩們,可都是提著人頭走過來的啊! 歷經數十年兩朝政府的威脅打壓,對傳承文化技藝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光是這份情操,就很值得對這些前輩們肅然起敬! 其實日治和國府時代打壓本土文化還有很多不勝枚舉的實例, 例如擔任史艷文編劇的黃逢時,曾舉了一個例子, 有段台詞原本是寫「一枝龍骨滋陰補氣,兩片陳皮消腫退紅」, 他覺得詞句對仗工整很滿意,豈料卻被「有關單位」指為開黃腔! 近幾年布袋戲的學術論文已累積豐富質量,這方面有不少資料, 若想概略瞭解台灣布袋戲歷史發展,則可從大眾普羅讀物下手, 最後推薦幾本知識性和可讀性很都不錯的書讓大家參考。 《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遠流,1991 《掌上風雲一世紀:黃海岱的布袋戲生涯》,INK印刻出版,2007 《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遠流,199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250.20
BBCNEWS:推一個,獲益良多! 11/14 10:51
mimotoki:推一個,整理得真棒! 11/14 11:12
※ 編輯: wexde 來自: 211.76.250.20 (11/14 22:10)
JClock7:推一個,原來以前發生這麼慘烈的事啊~ 11/14 22:46
niceta:推整理,感謝! 11/14 23:22
nosweating:好文推~~ 11/15 20:34
dieingkmt:精彩好文 11/24 04:10
inohyde1983:所以大家一起來支持傳統藝術吧XD 12/30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