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特約專欄:韓式切傳行不行?

 By schumi (原文完成於 2011/06/18)

 

曾有人向筆者詢問過:所謂不斷切入分球、跑動掩護、強弱邊轉移球、保持面框的韓式切傳到底是甚麼?是Motion Offense嗎?如果不是,為什麼看起來很像?而中華隊真的非得打這套不可嗎?那就讓筆者藉這個機會來針對這些問題作個探討!

 

 

若真要定義,筆者的觀念是:韓式球風的確不等於Motion,正確來說是有很深的Motion影子與內涵在其中,然而正因為MO只是個概念而非固定套路的Set play,所以其實頗多人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會將很多這類型的打法誤植為MO;換個方面想,經過時間的演進,其實Motion慢慢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開始大量納入很多其他固定路線的部分概念,相對來說也有很多固定路線的進攻戰術都有納入Motion的概念加以演進,所以如果要更精確一點來說,韓式切傳這種建立在持球者切入之後開始因應場上防守狀況加之解讀跑位的打法或許可以說是更貼近近年來興起的DDMDribe Drive Motion)的概念。

 

 

韓國一直是亞洲的強權,即使國家隊成員因為代換來來去去外加西亞崛起,成績依舊穩定,不見他們有甚麼換血銜接不上的問題,即便近年的球員個人能力與基本動作稍不若以往,仍舊不能令人忽視,其實這跟他們一貫的訓練有關。

 

 

韓國的球隊,從高中到大學甚至是到了職業隊或國家隊層級,打法都大同小異。都是循那套韓式球風切傳的passing game的基本戰術構成、落位方式、空手動位、補位原則等去建構,差別就只在一些細部的配合(依球員身材與特性)的調整還有對無球掩護涉入程度的不同,這也是MO有趣的地方:你永遠不會看到兩套一模一樣的MO(照抄的不算的話...),即使他們原則相同,但也會因應場上的狀況跟防守模式還有球員間的特性造成呈現出來不同的味道,也點出即便像過往瓊斯盃上韓國隊派來的不管是大學明星隊或是國家二隊都還能打的有版有眼不可忽視的原因。

 

 

這邊附上一段韓國職籃KBL的影片:  http://ppt.cc/OWT2

 

如果眼睛利一點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兩邊的戰術在基本精神上大同小異,有時候你似乎會發現近幾年來中華隊的影子,只不過他們不會有讓你覺得卡卡的感覺,但也一樣會有其他人站著不動情況發生(特別在持球者切不進去的狀況下),那差別在哪?

 

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可以點出兩件事:

 

一是為什麼先前的中華隊老讓人覺得只會快快快+狂砍三分?

二是為什麼2009年亞錦賽由許載領軍的那隻想轉型的韓國隊會打的那般掙扎?

 

 

總歸來說中華隊打不出來一直想學習的韓式球風(或者說是四不像的motion),以及許載想試著將韓式球風轉型的這兩者截然不同的取向卻又相同的原因就在於持球者的切入能力!

 

當無球掩護後,持球的人切不切得進去,很大程度的左右了接下來的這套韓式passing game的發揮效果,一旦切不進去,其餘四人沒辦法配合切入者破壞防線後啟動跑位。偏偏中華隊的問題就在切不進去後也沒有能在內線穩下來打半場陣地戰來有效取分的點,就形成除了利用速度與體能來飛快推進打Early Offense外,只能在外圍幾個球員互相轉移導球後草草投三分了事,偏偏又沒有韓國隊的準度(但其實韓國本身近年在這點上也有下滑趨勢);這邊要提一個有趣的現象:2004年由擅長Motion Offense的劉嘉發領軍的中華白隊在瓊斯盃上靠著發揮良好的三分外線攻勢與強大的體能搭配上球員間不斷的掩護跑位一舉奪冠,霎時之間Motion成了台灣籃球界的顯學,但就筆者看來,當時過分側重外線攻擊而除了高位掩護開後門(Backdoor Cut)之外幾乎放棄內線得分模式的那套打法比較像是韓式切傳而非MO,或者只能說是四不像的MotionMotion本身是很好的戰術系統,但並不是經過不斷的動位導傳後死命砍外線就叫Motion offense,追根究柢MO本身並不是一套忽略內線的戰術觀念,也沒有一套MO是不打內線只投外線的,內外兼具才叫MO,所以筆者將中華隊那套打法歸屬在韓式切傳之下而非Motion(或是將之稱為四不像的Motion)。

 

 

近幾年中華隊成績最好的兩次分別為2007德島第六名、2009天津第五名。這兩次的陣容有時少了田壘或曾文鼎亦者陳信安,說起來還不如2005年整齊,除了有正宗韓流的鄭光錫教練的戰術指導外,陣中也都有能夠在亞洲賽場上切入突破取分的球員像是07的陳信安、林志傑或是09的林志傑、張宗憲,前幾年也是有,只是當時的李雲光教練不愛用(林志傑在2007年前一直都是被冰的,當然以前他有他需要大量持球時間的問題存在就是了)。有了切得進去的球員,走位分球才能發揮韓式球風的效果,沒有的話就是我們一直看到的那個跑位起來很呆板不靈活,大家在外線導球投三分的樣子。

 

 

韓國在亞洲賽場的成績  最好的兩次莫過於1997年亞錦賽登頂與2002釜山亞運封王(備註一提,1997率領韓國拿下亞錦賽冠軍的總教練,就是鄭光錫教練),2002年更是擊敗有NBA級球員姚明、巴特爾在陣中的中國國家隊拿下金牌(這一次或許韓國人要感謝當時大陸國家隊教練王非,陣中擁有兩個NBA級球員還敗在韓國手下,也難怪當時王治郅冒著跟籃管中心抗命的後果也要留在美國打夏季聯盟而不願意花時間回來打亞運),但韓國國內也知道這就是韓式球風的極限了,開始有了轉型的聲音出現,除了想更進一步走出亞洲在奧運與世錦賽上有所成績外,更大的程度就是來自於西亞國家崛起的威脅。而這也是許載想試圖將韓國球風轉型的原因,面對西亞國家體型更壯,體能條件更好的後衛群,韓國國家隊的後衛鋒線也面臨到相同切不過去的狀況,這裡要先講回韓式切傳的形成背景主要是因為內線沒有強力的中鋒球員下的產物,即便是徐章勳當年在面對到大陸時也討不了太大的便宜,雖然對上日本或中華隊這套打法還是行的通,可一旦遇到體能更好速度更快的西亞球員,就會跟中華隊一樣打起來效果不彰,自然那套韓式切傳也發揮不出以往的效果,更何況韓國近年的三分準度與個人基本動作不如以往犀利下,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大中鋒河昇鎮似乎是轉型的解答?所以他納入了河昇鎮,並相當大量的使用他將他擺在場上,想加深更多的內線攻勢,進而作到內外平衡,將帶有濃厚Motion影子在其中的韓式切傳升級成為真正的Motion Offense

 

 

有興趣的可以再看看這段影片:  http://ppt.cc/mEwm

 

這是KBL中由許載領軍的KCC隊的片段,河昇鎮也在其中,當河上場後,整體速度就被拖慢了,不管是韓式切傳還是MO,強調的除了準度與不斷配合掩護動位外,很重要的執行因子就是快!所以09年那隻韓國隊打的也不能說不好  但就在要不要擺河昇鎮上場拖掉他們的團隊速度中顯得很掙扎,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許載的實驗失敗,韓國近年首次跌出四強外。當然這也跟許載自己的心態有關,當球員時的他就是個傲氣逼人的球員,當了教練依舊是,好聽點叫霸氣,難聽點就是狂傲。狂傲的人自然多少有些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也不願意聽,可今年在KBL中許載似乎找到了河昇鎮的使用方式,讓他能發揮更大的場上效果。

 

這邊附上一段本站的日韓資深專家grant3324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及的內容:

 

第一輪KCC遇上有李賢俊、李圭燮、李政錫三大國手領軍的Sam sung時,狀況調整完備的KCC,竟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3連勝擊敗對手。而且平均勝分將近20(除了第二場打到延長賽)。這三場比賽當中,每場都有近5人的得分超過2位數,可以想見建康的KCC有多可怕。

 

第二輪KCC遇上有今年最佳五人Jarod Stevenson領軍的Elephants,這場比賽是河昇鎮大發神威的一輪。他的對手是已經36歲的國寶級中鋒徐章勳,但是4場比賽下來,河昇鎮平均拿下1810籃板以上的成績,對上戰績比較好的ElephantsKCC除了第一場在延長賽輸球外,接下來連勝三場,晉級冠軍賽,這也是他們連續第三年挺進冠軍,KCC王朝有誕生的跡象。

 

原文出處: http://ppt.cc/Zx6Y

 

 

當然09年的慘敗讓許載失去了國家隊教練的帥位,去年亞運的韓國隊也不是由他領軍,但這次他經過在KBL的沉潛後重新回這個位置上,想將之轉型的韓式球風能不能成功呢?筆者認為或許這次許載會像在KBL般對河昇鎮的使用拿捏的更為恰當,但他真正想要的解答應該是會在傷癒歸隊的金周成與李賢俊這對內線組合身上;這兩人都擁有不錯的身高體型、投籃手感甚至是靈活的籃下腳步與最重要的速度和運動能力,這才會符合他心中想要的球隊要求,畢竟光像是這次韓國對大量使用的高位中路檔拆掩護配合後空手切進禁區內再接球進行攻擊或策應就河昇鎮這個動作稍嫌緩慢的球員來說是過分的要求,而即便李賢俊的低位動作不若金周成細膩、身高不如河昇鎮高大,但像他這類型的球員卻能夠給身材偏矮卻以靈巧速度見長的中華隊內線帶來不小的麻煩,屆時或許可以看到韓國隊會因應場上內線陣容的調整而有不同的打法。不輪如何中華隊都勢必要對這兩人更加注意小心才是,至於韓國隊的轉型能不能成功、效果如何,就留待九月的武漢亞錦賽見真章。

 

 

grant3324也曾與筆者聊過,就連韓國自己也是因為遇上西亞國家這套行不通想轉型了,中華隊是不是也該思考學習這套打法的必要性?如果是筆者的個人想法,或許這不是最好的選項,但也是眼下最可行的選項了,畢竟真正的Motion Offense需要場上球員彼此間有著良好的配合與正確的觀念,韓國隊比我們更家有本錢往這個目標邁進也是因為他們有熟悉韓式切傳跑動的基礎與有能在內線取分的點,對中華隊來說光是內線的穩定得分點光受限於身高劣勢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了,加之其實在二三號這兩個位置上擺上去的球員像陳信安、林志傑或是張宗憲都可以說是在國際賽上也有一定水準的球員,如果要以這套打法挑戰亞洲前四並非是癡人說夢,當然中華隊需要改進與學習的地方很多,例如團隊防守與籃板卡位的意識,但離亞錦賽還有一段時間,再加上這次的教練團有別以往的將台灣教練沒有的分工概念給帶進了中華隊,同時還有資歷顯赫的NBA級教練Bob Hill擔任中華隊的技術顧問,相信都能給這批球員與教練團很多的幫助與提點。

 

Published 18-06-2011 02:36 by schumi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