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專利蟑螂橫行 app 開發商不可不慎

張瑋容╱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12.03
         

智慧型手機普及,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app 開發隨之蓬勃發展。然而不肖專利蟑螂覬覦,2011年濫訴的專利訴訟竟高達所有專利訴訟的 44%。以美國 Lodsys 要脅 app 開發商、及印度Kootol Software 要脅各大廠為案例說明,除了防止專利蟑螂找上門,國家也應加速立法阻止專利蟑螂橫行,以正專利鼓勵創新之精神。


智慧型手機普及 行動裝置App開發能量持續增強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化,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 (app, application) 開發也十分興盛。根據2011年資策會FIND調查結果顯示(圖一),台灣地區有12.5%的民眾擁有並使用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達290萬人,較2010年成長112%。若以手機搭載作業系統來看,以 Android 所占的比例最高,為35.2%,其次是 iOS 的24.6%,而 Symbian 及 Mobile Window 則各占 13% 左右。

圖一、智慧型手機持有率 vs 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之分佈

購買專利 收取權利金 專利蟑螂讓開發商人人自危

看好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商機與市場,愈來愈多行動裝置的 app 開發者寫出具創意或實用的應用程式供消費者免費或付費下載使用,卻也因此近年來在軟體業的專利訴訟有日漸高漲的趨勢。特別是在美國,軟體開發商往往是個人工作室或無以負擔訴訟費用的小公司,若突然收到專利侵權通知,往往會因不堪支付律師或訴訟費用而付予授權金了事。而這些隨處可見的專利授權公司 NPE,原文是 “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專利實施的實體),即大家所熟知的「專利蟑螂」(patent troll),也就是以購買擁有專利權、透過法律途徑惡意向其他公司收取授權金、卻並不實施該專利權的公司,這樣的專利訴訟案在近十年內突然急遽上升(如圖二)。專利蟑螂公司相繼對軟體開發人員發起訴訟或是警告,並從中賺取大量授權費用,導致現今開發者人人自危,深怕哪天就收到信函。其實 NPE 的存在由來歷史已久,只是自20 05年 起,每年都提起 300 件以上的專利訴訟,佔了美國整體訴訟量的12%,已較10年前暴增10%。這樣的現象導致開發商必須墊高成本來維護自身的自由使用權和創新權,並強化智財運用策略或未來因應之道,使專利至少成為自保的策略工具。

圖二、1994~2007年專利蟑螂訴訟案逐年上升

資料來源:PatentFreedom

挾開發商以令蘋果  Lodsys 鑽專利說明書漏洞

關於專利蟑螂公司對 app 開發商索取權利金的知名案例,非以 Lodsys 莫屬。Lodsys 是一家握有4項美國專利的專利授權公司,公司運作模式便是收購專利、打訴訟、並從中獲取利潤。2011年五月開始,美國 Lodsys 公司對一群 iOS 及 Android 開發人員發函告知,要求他們針對已發佈的 app 做賠償,因為這些開發商所開發的 app 裡,都有 Lodsys 公司的「應用程式內購買」 (IAP, in-app purchase)  的技術。Lodsys 一開始發函給小公司或個人 iOS 開發商,由於蘋果、Google 已經付專利授權費給Lodsys,據此 Lodsys 表示, IAP 這項技術當初只有授權給蘋果、Google 使用 (two-way transaction),並不包含使用 iOS 或 Android 平台的「第三方」開發人員。而美國軟體版權專家 Florian Mueller 在 FOSS Patents 的部落格文章中指出,Lodsys 可能是「挾第三方開發商以令蘋果」。就算蘋果不再付一筆權利金, Lodsys 一樣能從怕麻煩或打不起訴訟的每間小公司中獲得累積起來的龐大權利金。蘋果公司取得美國法院的同意,介入瞭解 Lodsys 與開發商之間的訴訟案,事件發展至今訴訟仍進行中, Lodsys 今年10月在公司部落格發表聲明,表示 USPTO 最近發布了一項針對美國專利案號 7,222,078(圖三) 第 24條 Claim(註一)的專利審查意見書 (office action) ,文中並表示該案持續順利進行,並在2013年將有最終結果。儘管蘋果已積極介入該案,但此類專利蟑螂的竄起,仍嚴重影響專利的合法交易與保護原則。

圖三、美國專利案號 7,222,078 首圖

資料來源:USPTO

另一個以收取專利權利金為營收的例子則為印度的專利授權公司 Kootol Software,2010年才剛成立,也在去年發出信函給Apple, Google, Microsoft, Yahoo, Bharti Airtel Ltd., Amazon, AOL, Nokia, Ford Motor, Foursquare Inc., IBM, Linkedin, MySpace, Twitter等大廠,宣稱他們侵害美國專利申請案11/995,343的範圍,該專利申請內容揭露一種動態提供網誌傳送 (feed) 的方法與系統,類似RSS reader的工具,提供即時通訊內容,讓使用者可以訂閱別人網路的內容。這項專利申請案已在美國獲准(7.13.2011公告,專利號:7991764),由於已經在去年七月對各大廠提出警告,將造成使用相關技術已久的業者莫大困擾。

根據波士頓大學法學院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只要權利金、不事生產的專利蟑螂,在 2011 年的年收益高達美金 290 億,比起 2005 年成長近 400%,但依統計,其中僅有 25% 的收益是在其後被用來創造新的發明。這種如流氓敲詐勒索般的獲利方式(購買專利 找訴訟對象 發警告函 提出侵權告訴 收授權金)導致專利戰火延燒,類似訴訟案不斷攀升,2011年此類訴訟更佔了所有專利訴訟的 44%,這種現狀顯然嚴重傷害了專利法「鼓勵創新發明」的制訂宗旨與立法理由。。

開發商加強風險控管  國家應加速立法阻止橫行

今年2月國外網站 Fark.com 創辦人Drew Curtis 在 TED 發表一場精彩演說:「談我如何擊敗專利蟑螂」(How I beat a patent troll ),在演講中以幽默的語氣訴說他如何對抗某個擁有「…透過電子郵件創建和發佈新聞」這項專利的公司提出的訴訟,同時也分享統計數據,說明越來越多由浮濫專利衍生出的法律問題。以上所討論的案例雖然都發生在國外,但在專利愈來愈受重視的今天,國內廠商需引以為借鏡。

特別是對新創公司而言,突然收到起訴狀或警告信函想必心裡不是滋味,在 app 開發迅速、汰換率高的產業現況下,開發商更要避免自己成為專利蟑螂下手的目標。要求取閱軟體的使用者註冊,並進行妥善的宣傳評估,可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但最重要的是,國家必須加緊腳步研擬法令,立法阻止這種專利蟑螂的橫行。美國國會最近也開始針對 SHIELD Act 法案的研擬進行討論,該草案規定,在資訊科學相關的專利訴訟案中,若原告敗訴且被認定濫訴,則需承擔所有的訴訟費用,藉以阻止專利蟑螂的繼續橫行。因此,國家應加速研擬立法對策,以回歸原本鼓勵創新的專利精神。

(註一)美國專利案號 7,222,078 第 24條 Claim內文為:
24. The system of claim 1 wherein the two-way local interactions comprise a transaction for sale of a product or a service contract for the commodity.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