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23: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剛毅
研究生(外文):Gang-yi Jhou
論文名稱:論忍耐的心計與社會歷練
論文名稱(外文):Scheming Patience and Social Experience
指導教授:裴元領裴元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an-ling P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忍耐禮貌心計包容
外文關鍵詞:patiencepolitenessschemingtoler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1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我從Norbert Elias關於禮貌(civility)的研究出發,重新詮釋在人際關係的算計有何不足之處。我認為一個人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達到目標,所以在交往的同時腦海裡會不斷地修飾自己的行為,還要推測他人可能會有的反應,所以我就從忍耐中分出「熬」、「狠」、「藏」三個策略模式來進行討論。
除此之外,我再以老莊、奧修的觀點為忍耐的概念開拓出另類經驗,即為包容。不同於忍耐,包容是對於生命的體悟,要了解沉迷於算計之中只會使生命格局縮小,不管如何算計一定有出乎意料的部分,人們必須跳脫算計的心態,才能對生命有更深的體悟。
This research begins with Norbert Elias's study of civility, and reinterprets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 believe that a person cannot achieve his/her goal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s, thus he/she keeps changing his/her behaviour mentally while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people, and speculating on their possible reaction. In view of this, I have distinguished the strategic models; namely, "tolerance"、"cleaning"、"hid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atience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I have explored the unconventional views of Chuang Tzu and Osho on the concepts of patience, namely, tolerance. Unlike patience, tolerance involves comprehending life. A person should be aware that scheming only diminishes life patterns. Despite the schem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It is only when people abandon scheming that they can have a deeper comprehension of life.
目錄
第一章 「忍」的相關討論......................- 1 -
第一節 「忍」作為一種華人性格................- 3 -
一、 「忍」的概念分析......................- 3 -
三、 忍的策略性............................- 8 -
四、 拿捏關係脈絡..........................- 11 -
五、 忍的歷程性............................- 13 -
第二節 伊里亞斯的文明化「發生學」............- 16 -
一、 自然經濟與貨幣經濟下的人際互動差異....- 17 -
二、 禮儀化的強制..........................- 18 -
三、 「口是心非」的人際互動................- 21 -
四、 在歷史之中的「個體」..................- 23 -
第三節 馬基維利主義者的道德..................- 27 -
一、 馬基維利主義原則......................- 28 -
二、 社會學式的馬基維利主義................- 29 -
三、 馬基維利主義的陰柔思想................- 31 -
四、 馬基維利主義的眼界....................- 32 -
五、 論「忍耐」的技巧與心境................- 34 -
一、 「敢為」與「敢不為」..................- 34 -
二、 老子心境下的馬基維利主義..............- 35 -
第五節 本章發現..............................- 39 -
第二章 「忍耐」的迂迴性......................- 40 -
第一節 世事無常-熬..........................- 44 -
第二節 慈不掌兵-狠..........................- 57 -
第三節 老而糊塗-藏..........................- 70 -
第三章 生命中的「包容」......................- 81 -
第一節 「包容」是去除邏輯界線................- 85 -
第二節 「包容」並非一種道德..................- 94 -
第三節 「包容」是體悟、覺悟..................- 108 -
第四章 當「忍耐」與「包容」相遇..............- 117 -
第一節 接受才能超越..........................- 120 -
第二節 別以利益作為代罪羊....................- 131 -
第三節 找出生命的中心........................- 137 -
第四節 只有一邊都是一種遺憾..................- 149 -
第五章 結語-劍即一切、一切即劍..............- 155 -
參考書目 ......................................- 161 -
參考書目
文崇一著,1988,〈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收於李亦園、楊國樞主編,1992,《華人的性格》。台北:桂冠,頁49-89。
王躍文著,2008,《龍票(上)》,台北:高寶國際。
王躍文著,2008,《龍票(下)》,台北:高寶國際。
王曉波著,2005,〈論「歸本於黃老」──韓非子論「道」〉,《台大哲學論評》第二十二期,頁187-211。
王曉波著,1999,〈〈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一期,頁1-30。
王幼玲著,1990,〈忍者是最後的勝利者-人情面子之外的謀略訣竅〉。收於余德慧主編,1990《華人的面具性格-人情與面子》台北:張老師,頁:53-57。
司馬光著,柏楊譯,1993,《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一冊。台北:遠流。
司馬光著,柏楊譯,1993,《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二冊。台北:遠流。
沙蓮香著,1989,《中國民族性(一)》。北京:華人民大學。
李敏龍、楊國樞著,1998,〈華人的忍: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收於台灣大學本土心理學研究室主編,《本土心理研究》第十期:忍與受苦經驗。台北:台大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頁3-68。
李敏龍著,1994,〈華人之忍的觀念:理論的與實徵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著,1991,〈中國社會的人際苦痛及其分析〉。收於高尚仁、楊中芳主編,《華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台北:遠流,頁291-362。
杜維明著,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
林端著,2005,〈導讀伊里亞斯和他的莫札特〉,收於Elias, Norbert著,呂愛華譯,2005,《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台北:聯經,頁:3-43。
莊子著,張松輝注譯,2010,《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
胡先縉著,1944,〈華人的面子觀〉。收於黃光國主編,1988,《華人的權力遊戲》,台北:巨流,頁 57-84。
葉啟政著,2008,《邁向修養社會學》。台北:三民。
葉啟政著,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
曹英著,1998,〈毛、劉的分歧與文化大革命的發動〉。收於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主編《炎黃春秋》第11期。北京:炎黄春秋雜誌社。文章網址:http://caoyingxiansheng.blog.163.com/blog/static/10826808420111255320240/
黃囇莉著,2002,〈控制與忍之間——從現代化到本土化〉。「現代到本土」學術研討會報告論文。收於楊中芳主編,《本土心理學研究取徑論叢》。台北:遠流。
黃囇莉著,1999,《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台北:桂冠。
黃光國著,1983,〈人情與面子:華人的權利遊戲〉。收於黃光國主編,1988,《華人的權利遊戲》,台北:巨流,頁 7-55。
陳永德著,2005,《弱勢大贏家:劉邦大傳》,台北:遠流。
陳奇猷著,1987,《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
張思嘉著,2001,〈婚姻早期的適應過程:新婚夫妻之質性研究〉。收於台灣大學本土心理學研究室主編,《本土心理研究》第十六期:婆媳之間:自己人乎?外人乎?台北:台大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頁91-133。
張純、王曉波著,1983,《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聯經,頁 33-39。
張舜徽著,1983,《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
梁漱溟著,1949,《中國文化要義》。台北:裡仁。
曾仕強著,2009,《易經的中道思維》,台北:奇異果子廣告。
曾仕強著,2002,《中國式管理》,台北:百順。
蔡錦昌著,1997,《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台北:唐山,第一章〈中國古代的思考方式:拿捏分寸的思考〉。
蔡錦昌著,2006,〈陰陽五行的思考方式及其認識途徑〉,發表於《社會關懷:祝賀揚孝濚教授六秩晉五論文集》。
戴宗立著,2004,《曹操與馬基維利》,台北:遠流。
熊鐵基著,2007,〈讀韓非子〈解老〉和〈喻老〉〉,《政大中文學報》第八期,頁15-28。
鄧傳忠著,2008,〈中庸思維對拿捏行為與心理適應的調節效果〉,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erger, Peter著,黃樹仁、劉雅靈譯,1982[1963],《社會學導引:人文取向的透視(Invitation to Sociology, Anchor Books)》,台灣:巨流。
Burnham, James著,1943, The Machiavellians, Defenders of Freedom. Chicago:Henry Regnery.
Elias, Norbert著,王佩莉譯,1998[1937],《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Über den Prozeβ der Zivilisation:Sozigenetische und Psychogenetische Untersuchungen. Erster Band.)》第一卷:西方國家世俗上層行為的變化。北京:三聯。
Elias, Norbert著,袁志英譯,1999[1937],《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Über den Prozeβ der Zivilisation:Sozigenetische und Psychogenetische Untersuchungen. Zweiter Band.)》第二卷:社會變遷、文明論綱。北京:三聯。
Elias, Norbert著,鄭義愷譯,2008,《什麼是社會學(Was ist Soziologie?)》,台北:群學。
Elias, Norbert著,呂愛華譯,2005,《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Mozart:Zur Soziologie eines Genies)》,台北:聯經,頁:3-43。
Elias, Norbert著,翟三江、陸興華譯,2003,《個體的社會(Die Gesellschaft der Individuen)》,南京:譯林。
Goffman, Erving著,徐江敏、李姚軍譯,199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台北:桂冠。
Irvine, William B.著,杜默譯,2007,《欲望解剖室(On Desire:Why We Want What We What)》,台北:時報。
Le Bon,Gustave著,馮克利譯,2005,《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北京:中央編譯。
Machiavelli, Niccolò著,呂健忠譯,2003,《李維羅馬史疏義(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y)》,台北:左岸。
Machiavelli, Niccolò著,閻克文譯,2004,《君王論(The Prince)》,台北:左岸。
Machiavelli, Niccolò著,何欣譯,1990,《君王論(The Prince)》,台北:台灣中華。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陳芳鬱譯,1975,《道德系譜學(Genealogy of Morality)》,台北:水牛。
Osho著, Zahir譯,2011,《名望、財富與野心(Fame, Fortune, and Ambition)》,台北市:麥田。
Osho著, 高碩涵譯,2006,《新歡(New Man for The New Millennium)》,台北縣:探索。
Osho著, 錢基蓮譯,2006,《你必須無知自由,從此開始(The Book of Understanding Creating Your Own Path to Freedom)》,台北:遠見。
Osho著, Sevita譯,2003,《道-順從生命的核心(The Way of Tao)》,台北:奧修。
Osho著, 謙達那譯,1992,《老子道德經.第一卷(Tao:The Three Treasures, vol.Ⅰ)》,台北:奧修。
Osho著, 謙達那譯,1992,《老子道德經.第二卷(Tao:The Three Treasures, vol.Ⅱ)》,台北:奧修。
Osho著, 謙達那譯,1995,《老子道德經.第三卷(Tao:The Three Treasures, vol.Ⅲ)》,台北:奧修。
Osho著, 謙達那譯,1994,《金錢與工作(The New Man in Business and Professions)》,台北:奧修。
Osho著, 謙達那譯,1992,《當鞋子合腳時:莊子的故事(When The Shoe Fits)》,台北:奧修。
Pareto, Vilfredo&Mosca & Gaetano &Lasswell, Harold D., Lerner Daniel &Rothwell Easton 著,劉北成、許虹譯,1993,《精英的興衰(The Circulation of Elites)》,台北:桂冠。
Smith, Arthur H.著, 黃興濤校注,2007,《華人的氣質(Chinese Characteristics)》,北京:中華書局。
Smith, Arthur H.著, 樂愛國、張華玉譯,2003,《中國人的性格》,香港:三聯書局。
Zerubavel, Eviatar著, 黃佳瑜譯,2008,《沉默串謀者: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The Elephant in The Room: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