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知馬力 - 規劃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從開始考GMAT、TOEFL、研究學校、參觀學校、準備申請資料、寫Essay、面試到等結果出來,這一年長的像過了三年一樣。申請上Wharton後,許多人都好奇問我,如何從一個非傳統名校的淡江畢業生,申請到M3的學校?在分享前,我想先說,這真的沒有捷徑。
我高中就讀名校女中,大學聯考失常落在淡江,也因此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思考該怎麼從大學開始去優化自己的履歷、提高與名校大學學生的差距。因此,從大二起,我每年都設下明確的目標,像參與知名企業至少一年的實習、打工,進入貿協受訓、充實語言能力,申請國際投行實習機會等,並透過每段經歷,釐清自己短期、長期的方向。
進入職場後,我比別人更專注和努力,在外商傳播集團的公關分支工作,我把握每個機會、壓縮學習時間,三年工作經驗算短,但一年一升遷,有很清楚的職涯進程,同時也透過服務較具爭議性的產業客戶,成功發展出與其他團隊不一樣的專業。而我相信這些累積的經驗與能力,對申請都非常有幫助,並不是真的一蹴可幾,如口號一樣「從淡江到Wharton」這麼神奇。
當然,這申請一年裡的努力也很關鍵,大多數人短期內就要出國,不適用長期的規劃,因此,對於申請的過程,我會給的幾個分享與建議是:
了解所需要的資源、找到最適合的學校
申請MBA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讓你從頭到尾好好檢視過去幾年的歷程、認清自己的優劣勢,更去認真思考短期、長期的職涯目標,了解自己需要甚麼資源、想從學校得到甚麼。排名僅管無可避免的成為每位申請者的參考因素,但在排名和各個相似的網站背後,其實每所學校都擁有不同的專業與文化,哪間學校最適合、能跟個人申請做最緊密結合、能真正幫助到未來職涯發展,才是在第一階段最先要深入了解的。
我個人非常建議飛一趟去參觀,身處在校園環境裡,最能清楚幫你感受一間學校。舉例來說,我參觀的三間學校Wharton、Booth和Ross都強調Collaboration (是真的,請別懷疑),但實際坐到教室裡、觀察學生互動,就會發現Collaboration還是有分程度、分情況,而哪種是你最喜歡的,只有實際體驗才會知道。在去之前我也猶豫很久,畢竟所費不貲,更從來都不覺得所謂的「Culture fit」會是個問題,但最後走這趟的收穫真的超乎想像。
如果有時間、預算上考量,Info Session或Coffee Chat一定要參加,校友們都非常樂意分享,也可以讓你約略感受到這間學校社群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飛過去或參與活動所得到的資訊,也都能幫助之後的申請與面試。例如,MBA重視的不只是學業、求職,課外活動也是一大重點,究竟哪些Initiative或Clubs最熱門、學校最重視、有甚麼資源、活動或專案,就不是從網站上大同小異的介紹中能完全了解的。
選擇最適合的顧問、做好最充足的準備
決定學校後,瞄準學校要求、自己現階段還能補足的地方全力去努力,GPA低就把GMAT衝高(之前分享過GMAT考試心得),托福門檻就盡力達到,有位前輩說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事都不該成為阻礙,更不建議抱持僥倖的心態。我知道許多人在考試上備感挫折,GMAT考試過程中多虧Donz老師、珮君助教的指導,讓我更快抓住考試技巧,一戰740,但托福就考很多次,直到申請截止前一個多月才拿到理想的成績。坊間很多補習班我覺得沒有好壞,找到適合的最重要,基礎差的就找時間久、課程紮實的按部就班,程度好可以直接挑技巧型的節省時間。
如果不能自主申請,找到適合自己的顧問協助也很重要,專業要看、步調也要合拍,畢竟接下來長達半年、一年要合作。因為我工作常加班,諮詢時間需要比較彈性;因為Profile有弱點,需要有人能教我如何用Essay聚焦我的優勢,因為我的重心還是離不開工作,需要能適時提醒和隨時協助我的顧問。
P.S. 面試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一樣,Wharton的Team-Based Discussion又是另一個故事,我建議針對自己的弱點做最充足的練習(口說弱就要先寫稿、背熟,邏輯差就要多練習說故事的架構、先想好幾個Learning以便應用),這裡就不多說。
有戰友的陪伴、申請路上不會孤單
最後,儘管有多年規劃與過去一年來努力,申請前面學校對我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上對工作的熱情與投入不減,申請的壓力對身體與心理負擔都不輕。然而,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從考試有嚴格的YC和用功的Bonny督促,申請路上有強者Vicky、Gordon、學姊Hsi-Mei和貼心的Kevin、Ken鼓勵,還有後來加入的Steve、Michelle和Mandy。因為有大家幫忙,讓我更有勇氣繼續前進,最終也得到超值的回報。衷心覺得志同道合的戰友不用多,也能成為很大的助力,認識他們是我這一年最好的收穫,也希望這份革命情感能一直延續下去。
申請的路感覺很長,但我相信MBA的路也一樣,未來職涯更長,規劃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比甚麼都重要。過去幾年的起伏讓我學到,一個階段的成敗並不代表一切,「路遙知馬力」,只要肯努力、朝著目標、堅持到底,誰都有機會達到看似很遙遠的夢想。希望我的案例與分享可以給許多後繼申請者一個勉勵,祝福大家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