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6 01:09:54| 人氣5,2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ERA.ERC.WHIP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三個數據都是用來評量一個投手表現好壞的指標。國內向來只注重投手自責分率(ERA),WHIP最近才被介紹給廣大的球迷,而ERC則是更鮮為人知的一項數據。

投手每局被上壘率(WHIP)= 安打+四死球/投球局數。表示一個投手每局平均會被幾個人上壘,一般認為WHIP低於1.2算是高水準的表現。

最近楊清瓏很愛提這數據來判斷投手的優劣,每次先發投手下場後,就會開始評論他今天單場的WHIP如何如何,不過基本上單看一場的WHIP看不出什麼東西,但他還是很喜歡提就是了。國內球評界越來越重視進階數據,不過如果只是各方面都知道一下,根本沒有消化吸收,那反而會誤導廣大的球迷吧...

然而WHIP並不是最好的評量投手數據,較好的應該是ERC (中文:嗯..真投手自責分率XD)
這公式的係數是經過棒球統計學者做線性迴歸弄出來的:
(CER) = {[(H - HR)*1.255 + HR*4]*0.89 + (BB + IBB + HB)*0 .56}
*{HB + H + BB}/(Total Batters Faced)
ERC = CER*9/IP - 0.56
簡化版: (8HR+5H+3BB-2IP)/IP*0.81)

你可以看到公式中完全沒有扯到自責分(ER)。這個數據主要的精神,是藉由一個投手確切的投球內容,扣除其他條件的影響,來推算一個投手應有的自責分率。

ERA就太不客觀了,例如兩出局後出現失誤,接下來的失分都不算自責分,你不覺得這太爽了嗎?-_-" 這樣投手再怎麼喇賽也沒差...太過注重失誤的影響就是他很大的缺失。

ERA只考慮投手自責分,也因此造成一些很強運的投手,雖然被很多打者上壘,但卻能不失分。或是後援投手上來把前一任投手留在壘上的跑者清光,但卻能適時煞車不丟自己的責失分的情況(嗯..職14的余文彬XD)。通常這類投手的ERA很低,但WHIP就相對的較高了。至於WHIP的缺失,大概就是他把長打.短程安打.四死球,都識為一樣的效果,這樣當然很不客觀。ERC能避免這些情況,推論出投手合理的自責分率,可說是兩者的綜合。

有空的話可以算算各投手ERA.ERC.WHIP 之間的差異,看看誰是真的好投手。
(ERA在三者中是最沒價值的)
---

當然還有非常多的投手數據,更精細縝密。(BABIP.DIPS...)
你看一個國家能把棒球研究的那麼透徹,這個國家的棒球怎可能不強呢?...

台長: kelvin
人氣(5,2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