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朗讀──怎麼讀(語體文暨文言文)I


99年度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組國文學習領域辦理精進教學計畫
-國語文領域課程教學研習
朗讀教學暨指導學生參加朗讀比賽
講師:惠文高中畢仙蓉老師演講時間(初稿):99/7/12
修稿時間:100/5/20 
壹、評分開始:微笑出場,自信上臺
貳、開場白:親切而不隨便、慎重而不嚴肅
叁、文章怎麼讀

一、  題目與作者讀法
1. 題目:使力讀出題目的精神、味道。如:惜緣,珍惜緣分顯然是要有感情,要讀  出很珍惜一樣事物的味道。又如:如果我有三天的光明,宜假想自己就是失明的  海倫凱勒,如何期待與珍惜僅僅三天光明的時間。題目讀來要有一種渴望與實踐心  中想望的自信。再看〈亭午之鷹〉,這種表面寫物的文章,一定有作者寄託的精神。   鷹,給人的感覺是孤獨、自信與傲氣,牠適合翱翔於遼闊的天地間。所以題目讀來  要有一種「我就是那隻鷹──神氣、自主,與天地容為一體的大鳥」的味道。  雖然說大部分文章的題目與內容有必然關係,但建議在判斷題目應讀出什麼味道 之前,先速讀過全文再斷定。
2. 作者:在朗讀中,作者的重要性不及題目,所以讀到作者姓名時,記得迅速將音調   降低,且能與題目形成對比更佳。但是即使是降低的音調,也不能讀來像自言自   語,所以「力度」仍要有──可採一種「慎重介紹此人」的讀法──作者姓名的   每字之間語距縮短(語速略快)、簡潔有力。

二、由開場白進入題目,再由題目進入內容:       
「各位評判先生(兩秒後再繼續下一句)!各位參賽員(1秒)!大家好!(「好」        字收音後,才行禮)我是號(1秒),所要朗讀的文章是第號題(3秒以醞        釀情緒,也彰顯題目的重要,否則題目緊接著題號讀來會分不出哪個是題目):
    ○○○……3秒號進入內文。停3秒足以醞釀情緒,也彰顯文章開始。)」*如果擔心評判不喜歡冗長的介紹,又或者希望評判有更多時間聆聽自己對文章的詮釋,那麼建議將「大家好」這句問候語省略,但行禮要緩而慎重,以示對大家的敬意。

三、 文章開頭讀法
1.      一般而言:不必使力(但不可自言自語),起首平緩,音調保持平穩,不宜太高。
該強調的字詞仍須強調(此讀法,請見五、加強字詞的讀法)。
範例一
題目:惜緣(作者不詳)
    一位從未謀面的朋友,只因相識的好友間牽引,我幫了她一點小忙,她卻記在心中,利用下班後晚上的空閒時間,悉心的編了個中國結飾物送我。她真誠的流露,都融入花結裡,這樣的友情,實在可貴而該珍惜;使我喜出望外,也就欣然接受他的誠意,說不定這就是我們「緣」的開始。
範例二
題目:一場鄉遇(作者:張淇)    開車經過屏東,刻意掉轉方向盤,拐進一條偏遠的鄉間小路。路的右邊是已經收割並積滿渠水的稻田,山腰間紅瓦白牆的農家煙囪,正冒出淡淡炊煙,優閒地流連在半空中,讓人有一種「時間好像在那裡凝住了」的錯覺。
2.      破題法的文章讀法:須使力,以彰顯主題。以下如藍字部分:
範例一
題目:白髮吟(作者:張拓蕪)    一莖白髮常使人大驚失色,冷汗涔涔,男人較遲鈍,頂多驚而失色而已;女人對此特別敏感,攬鏡驚見,失色之後必然大呼小叫潸然淚下。     時間溜得過快,不知不覺自己已進入中年;中年,不正是青年到老年的中間地帶嗎?而下一個又是什麼?不敢想、不敢正視。……

範例二
題目: 小天使的翅膀    小天使的翅膀被我碰斷了,我好懊惱啊!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晚上,我正在看書,電燈忽然熄了。我連忙摸黑找到一根紅蠟燭,又去摸我那心愛的小天使蠟燭臺,一不小心,撞到了桌腳,他的左翅膀碎了,我只想哭。一忽兒電燈就亮了,我捧著小天使,撫摸著她的傷痕,整個晚上,什麼事也不能做了。

範例三
題目: 如果我有三天的光明    我經常想,一個人如果可以在他的生活中盲聾幾天的話,那應該會是一種恩賜。因為黑暗會令他更珍惜光明,寂靜會敎她了解聲音的可貴。    我常測驗眼睛看的見事物的朋友,是探他們到底看見了什麼。有一位朋友剛從森林裡散步回來,我問她看見了什麼,「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這是她的回答。

範例四
題目:亭午之鷹(作者:楊牧)     一隻鷹曾經來過,然後竟走了,再也沒有蹤影。
     這發生在去年秋冬之交。應該就是秋冬之交,陽光最明亮最暖和的時候,而海水也一向湛藍,每天和天空遙遙映照,彼此更深更高。

範例五題目:諫逐客書(作者: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溪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之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範例六 題目:與韓荊州書(作者: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豈不以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傑,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脫穎而出,即其人焉。

四、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
1.一般段落:每段之間停留3
範例如:前幾篇文章
2. 兩段文意緊密銜接時有兩派專家的說法是:
1)依照一般段落停頓(時間3秒)。
2)視為同一段落接著讀畢老師的說法:專家各持己見,必有道理,不如綜合兩派優點來詮釋文章。文章分段必有其道理,就是要強調該句的重要,才會將其分段。例如<荒蕪池塘>的一、二段,看來是文氣相續,但作者為什麼要將「後來,荒蕪了……」另起一段呢?應該就是要強調池塘改變後的重要性。究竟怎麼讀才好?「每個人心中都有池塘。我們小時候用來投擲微笑的池塘。」的一段採破題式讀法,使力讀來之後,進入第二段即速降音調(一、二段音調要有明顯差異),兩段之間停留2秒(不宜至一般段落的3秒那麼久,以免切斷文氣),第二段讀來也要有力度,只是音調較前段為低,以作為段落區隔。*音調降低,不代表感情平淡,該有的情感表現還是要明顯,只是用低音來表現。
以下如藍字部分:
範例一題目:荒蕪池塘(作者:蔡深江)    每個人心中都有池塘。我們小時候用來投擲微笑的池塘。    後來,荒蕪了,那是每一則神話最完美的交代,像一個決心天涯浪跡的異鄉人,回到他熟悉的陌生旅程的某一個小鎮。池塘必須荒蕪而且被成長的孩子遺忘。範例二題目:

範例二題目:麵包出籠時刻(作者:張曉風)    
    是三十歲那年吧,有一天,正慢慢地嚼著一口飯,忽然心中一驚,發現滿口飯都是一粒一粒的種子。一想到種子立刻凜然斂容,不知道吃的是江南那片水田裡的稻種,不知是經過幾世幾劫,假多少手留多少汗才到了臺灣,也不知它是來自嘉南平原還是遍野甘蔗被施人形容如「一塊方糖」的小城屏東,但不管這稻米是來自何處,我都感激。那裡面有叨叨絮絮的深情切意,從唐虞上古直說到如今。    
    我也喜歡麵包,非常喜歡。
    麵包店裡總是漲溢著烘焙的香味,我有時不買什麼也要進去聞聞。    
    冬天下午如果碰上麵包出爐時刻真是幸福,連接上的空氣都一時喧嘩轟動起來,大師傅捧著個黑鐵盤子快步跑著,把烤得黃脆焦香的麵包神話似的送到我們眼前。
「麵包店裡總是漲溢著烘焙的香味,我有時不買什麼也要進去聞聞。」在文章理是列在「我也喜歡麵包,非常喜歡。」的下一段,但是讀來是一下子就接著讀。而且還將「麵包店裡總是漲溢著烘焙的香味,我有時不買什麼也要進去聞聞。」接著下一段「冬天下午如果碰上麵包出爐時刻真是幸福」一起讀。確實這幾句聽來,那情緒是一湧而上的。
五、   加強字詞的讀法(如藍字部分):
   
    所謂「強調」只是將該語詞的聲音拉長(但不可變調),整句話的情感都要表現,否則會顯得造作且呆板。
  1.副詞:範例一題目麵包出籠時刻    尤其喜歡那種粗大圓漲的麩皮麵包,我有時竟會傻裡傻氣地買上一堆。範例二題目教育,從家庭開始    教育下一代不僅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不僅是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父母的責任。範例三題目:亭午之鷹    一隻鷹曾經來過,然後竟走了,再也沒有蹤影。    這發生在去年秋冬之交。應該就是秋冬之交,陽光明亮暖和的時候,而海水也一向湛藍,每天和天空遙遙映照,彼此高。範例四題目:雞鳴(作者不詳)    那時的雞野得,公雞都跳到人家的屋頂和人家的雞打架,母雞也不耐煩孵蛋的(所以才要藉助燈泡),每下一個蛋,滿院子咯咯叫嚷了一頓,好像幹了了不得的大事,又好像警告主人家不快去撿,等下就踩破了,她是不管啦。祖母和我們這些孩子就趕忙去撿。

  2.連詞中的轉折用法(如「而」、「卻」、「然而」、「但是」):  「而」字當「然後」解釋時,只須平緩的讀;當「但是」時,則須將音飇高(不可破音,也不要拖拉)。「但是」讀來要乾脆、俐落,兩字之間的語距縮短,低沉而有力度。 
範例一
題目:獨立的樂趣(作者不詳)    
讀書當然不是壞事,但是買書買到生活困頓,則須多加考慮了。
範例二
題目諫逐客書
    向使四君卻客不內,疏士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範例三題目:深慮論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範例四
題目:與韓荊州書(作者:李白)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徧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3.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量詞、副詞(屬文句重點才須強調):該語詞和前面的語詞作很短暫的切割(也就是進入該語詞前停頓,但停頓的目的是為了彰顯語詞的重要性,不是要將文氣切割。然後語詞的第一字,讀時略拉長音)。當然也有不能拉長音卻要快速讀的時候,如:「突然」、「一剎」、「迅速」……,這些如果還拉長音,就無法給人「瞬間」或「迅速」的感覺了。 範例一題目:麵包出籠時刻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這個雜亂的世紀能走盡長街,去佇立在一間麵包店裡等麵包出爐的一剎,是一件幸福的事。範例二題目:耶誕老人(作者:王璇)    寒風像一樣地凌遲著他,雪染白了他的紅袍,而那兩隻拉車的鹿,不解他們的主人,為何不像往年一樣一面哼著小調一面聽著牠們頸上清脆的鈴聲。(思考一下:為什麼以上紅字才是重點字呢?能不能改成其他地方呢?)

六、   幾種修辭的讀法   
      1.排比:    當無法判定哪一句意思最重要時,採「弱弱」或「強強」的變化方式來讀;倘若可以判定哪一句最重要時,那句的力度增強(採高音或低音則視文意而定),它的前後兩句則減弱。如範例一<諫太宗十思疏>藍字部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談的是「治國」,不是「種樹」,也不是「疏濬」,所以第三句「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力度要強,則前一句「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力度減弱,而再前一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又要強,然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之後的「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變弱。此處須注意:原本接著「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是強,但「德不厚而思國之治」才是文章重點(治國),所以「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繼續採「弱」的讀法,至「德不厚而思國之治」才變強。其他範例讀法以此類推: 
範例一
題目:諫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範例二
題目:麵包出籠時刻(作者:張曉風)
    我是愛那淡白質樸遠超乎酸甜苦辣之上的無味之味嗎?我是愛它那一直是窮人糧食的貧賤出身嗎?我是迷上那令我恍然如見先民的神聖肅穆的情感嗎?或者,我只是愛那炊飯的鍋子乍掀、烤爐初啟的奇異喜悅呢? 
 2.      層遞:漸強或漸弱式的讀法,視文意而定,如:「做不成天空的星子,就作山上的燎火吧;做不成山上的燎火,就作屋裡的一盞燈吧!」宜採漸弱式(音調逐漸下降)的讀法,因為「星子」在高處、在遠方,聲音要擴散出去,音調提高;「燎火」比「星子」離人的距離近,音調要下降些兒,有拉近距離的感覺;「屋裡的一盞燈」就在眼前,距離更近,且沒有星子令更多人仰望那般了不起,也沒有燎火能照亮山林那般神氣,只是小小的一盞燈,所以音調要低沉,速度要更緩。又如<芒花開>一文中「不論是春天是夏天,還是秋天或是冬天」,因為「春」、「夏」是生物活躍的季節,音調宜高亢;「秋」進入蕭條,音調宜降低;「冬」是萬物靜寂的時候,音調要更低。「總有人在它的大腿上摘花追蝴蝶;在它的肚子上種青菜犁田:在它的胸膛上踩下翠嫩的茶葉和纍纍的果實:再爬上它的綠髮鬢叢中,扛回一捆捆砍下的木柴。」其中「大腿」、「肚子」、「胸膛上」、「綠髮鬢叢中」──由低處至高處,一再強調「它」帶給人的收穫,所以音調要漸高以示喜悅連連。再看<縱囚論>一文「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這是作者表明自己不相信死囚真會因為被縱回而改過,他認為唐太宗是放死囚三百多人,不過是為了求取人們讚美他是「仁德之君」這樣的名聲。所以讀這句時,語氣要漸強(音調漸高、力度漸強)。
範例一
題目:芒花開(作者不詳)     不論是春天是夏天,還是秋天或是冬天,總有人在它的大腿上摘花追蝴蝶;在它的肚子上種青菜犁田:在它的胸膛上踩下翠嫩的茶葉和纍纍的果實:再爬上它的綠髮鬢叢中,扛回一捆捆砍下的木柴。    但是有一個秋天,綠巨人在一夜之間變老了!    它的頭髮變白了!    它的鬍鬚變白了!    它全身綠油油的細毛變白了!    白茫茫的芒花,開遍了山谷到山坡到山腰到山嶺    我的綠巨人,變成大雪人了!
範例二
題目:縱囚論(歐陽脩)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則此必無之事。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礜。」
3.      類疊
     1)每一短語或語詞間以頓號隔開的讀法:停頓時間比逗號短,且每一詞語讀來有一種節奏感,每字之間不宜拖長音,也就是速度比讀一般句子時快,但有力度,且仍要有強弱(音調高低)變化。
    2)每一短語間以逗號隔開的讀法:讀法同上,只是短語之間的停頓時間如讀逗號的句子時。 
範例一
題目:自己和別人(作者:吳東雄)    也許你還不相信,人類不管是遇到任何事,總是先看自己;小姐們每天攬鏡自照,注視自己、欣賞自己、嗟嘆自己,總覺得自己比別人漂亮、自己比別人可愛,然而,內心卻在埋怨:為什麼自己的際遇卻不如人家?男士們也一樣,雖然不像小姐們那樣每天攬鏡顧影自憐,卻把眼珠子注視到自己的名與利,很少去注視別人努力奮鬥、積極進取的過程,都只看到自己為什麼往往得不到好處?升官晉級為什麼沒有我?發財享受為什麼沒有我?範例二題目:一關難渡(作者:潘人木)    自小我對腳步聲就很敏感。即使在半睡半醒之間,由腳步聲就知道是誰來了,誰走了,誰生氣了,誰穿新鞋了。
範例三
題目:失根的蘭花(陳之藩)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範例四
題目:諫逐客書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 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4.      類疊(或排比)兼層遞語速採類疊句的讀法,聲音強弱(音調變化)採層遞句的讀法。 
範例一
題目:雞鳴(作者不詳)
    
朦朧的清晨,先有雞鳴。那
雄渾、高亢、昂拔的雞鳴,不畏風雨和冬寒,更令人要留戀被窩裡的殘夢了。
範例二
題目:欣賞就是快樂(羅蘭)
    
一個人,能夠安於手邊所有、眼前所見,在
雜亂無章、晦暗無望的現實中,保有自己心中的天光雲影,在生活的縫隙間去抓住飄然自足的快樂,自己的價值,就是在這樣的時時刻刻裡得到肯定,而不是懸個未來的目標去肯定。
範例三
題目:有愛、會愛、能愛(作者:宋瑞)
    
人生最可怕的情境,大概莫過於孤獨了。不論你的身體如何頑健,生活怎樣富足,起居何等舒適,都不能保證你的精神不會感到空虛,心靈不會覺得苦悶,情緒不會變得低落;除非你是個
有愛、會愛、能愛的人。
範例四
題目:與韓荊州書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徧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題目:

七、結語的讀法(這裡所謂的「結語」,不一定是只出現在全文最後,有時一段最後也會有該段的結語):速度略慢,音調降低、力度增強
範例一
題目:深慮論(作者: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
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範例二
題目:欣賞就是快樂(羅蘭)
    
一個人,能夠安於手邊所有、眼前所見,在雜亂無章、晦暗無望的現實中,保有自己心中的天光雲影,在生活的縫隙間去抓住飄然自足的快樂,
自己的價值,就是在這樣的時時刻刻裡得到肯定,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