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端午假期,客服中心及相關作業調整詳情

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四章 走出曠野 邱吉爾

我們對邱吉爾的印象就是演說家、激昂的領導者,拒絕向暴政屈服。他一人挺身頑固地拒絕一個國家,全世界因而找到支撐下去的力量,最後贏得勝利。其他傑出的英國元首都無法勝任使邱吉爾揚名力萬的這個角色。邱吉爾孤身崛起,成為偉大的領袖、戰爭天才、民主的救星。雖然有些人知道邱吉爾有精神方面的問題,但是只有少數人認為,這些精神問題和他強大的領導能力密不可分。我相信,邱吉爾經常性、嚴重的憂鬱症強化了他的能力,讓他能以現實的角度評估德國帶來的威脅。

有人可能認為,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必定非常完美健康、身心健全、充滿普通人所沒有的心志和精神,但是邱吉爾恰恰證實這樣的看法並不正確。事實上,邱吉爾狀況不佳,如果把他一生的故事套在二十一世紀的一位美國中產階級身上,便會成為一個哀傷但典型的精神病故事。

我們已經知道精神疾病部分來自遺傳,只有極少數的狀況下,罹患重度精神疾病的人家族中沒有任何相關的病例。以邱吉爾來說,我們不需要回溯太遠:他的父親便是死於精神錯亂。倫道夫‧邱吉爾勳爵(Lord Randolph Churchill)是第八代的馬爾博羅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他很快在政壇中崛起,和他的兒子一樣在三十多歲時居財政大臣之高位。在正常狀況下,他應該會被選中成為首相,但是倫道夫勳爵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點使他失去這項資格,其中一個缺點就是耽溺性愛。他一生中有許多風流韻事,還在遺囑中贈與兩萬英鎊給科林‧坎貝爾女士(Lady Colin Campbell),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首屈一指的「性感女神」。

倫道夫勳爵可能患有神經性梅毒(稱為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alysis of the insane),這種梅毒會引發躁症和精神病症狀。在十九世紀還無法辨別神經性梅毒和精神分裂症的差別,直到現代醫學問世(盤尼西林從一九四○年代開始用於治療神經性梅毒,被認定為治療精神病症狀最有效的藥物)、醫學檢驗逐漸發展後,才發現細菌帶來神經性梅毒。在此之前,根本無法判斷病人的精神疾病是由梅毒引發,或者病人其實罹患精神分裂症。

這個狀況使躁鬱症更顯複雜,因為躁鬱症也會引發精神疾病,而且過去也經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躁鬱症使病人具有性衝動、在躁症發作期間過於活躍,經常涉入嫖妓、不安全性行為或其他不智的活動中。比起正常人口,患有躁鬱症的病患更容易染上性病(例如神經性梅毒),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已經難以釐清。倫道夫勳爵的精神病是因為他先染上神經性梅毒,或是因為躁鬱症才引發精神錯亂,或者兩者都有可能?

神經性梅毒並不會遺傳,但是我們卻看見倫道夫勳爵的兒子溫斯頓罹患另一種精神疾病。溫斯頓的女兒戴安娜也一樣,她在一九五二年有一次嚴重的憂鬱症發作,在一九六三年服用巴比妥酸鹽(譯註:具有麻醉作用)自殺(雖然黛安娜活躍於自殺防治活動)。邱吉爾暱稱「桑尼」(Sunny)的堂兄弟,終其一生也為重度憂鬱症所苦。我們從邱吉爾的親屬中,看見整個家族在重度憂鬱症方面的傾向;自殺的病例則顯示,其家族的情緒狀況遠比所謂的輕度遺傳特質還要嚴重得多。

下一步要檢視邱吉爾本人出現的症狀。毫無疑問的,邱吉爾有過幾次嚴重的憂鬱症發病;他本人對此事採開放的態度,還仿效英國作家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稱憂鬱症為他的「黑狗」。邱吉爾最嚴重的憂鬱症發作是在一九一○年,當時他大約三十五歲,擔任內政大臣。在往後的歲月中,他告訴莫倫(Lord Moran)醫生:「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光明好像從整幅圖畫中消失了;我依然做著工作,端坐在下議院中,但是黑暗的憂鬱卻緊跟著我。」他有自殺的想法,他告訴醫生:「我不喜歡在火車快速通過月台時,站在靠近月台邊緣的地方。我喜歡站在後面,如果可以的話,還想讓柱子擋在我和火車之間。我也不喜歡站在船舷往下望進水底,轉瞬間的動作可能就會讓所有事情停擺,只要再多幾分絕望。」這個絕望的三十五歲男人和之後七十歲的英雄狀況完全一樣;一九四五年當邱吉爾失去重新競選的資格後,莫倫拜訪他的這位病人,發現他正對自己新住處的陽台發牢騷,他說:「我不喜歡睡在像這樣的斷崖旁邊,我可不想和這個世界道別。但是這些想法,這些絕望的想法,卻不斷湧進我的腦海。」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