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40.9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恬妤
研究生(外文):Tien-Yu Shen
論文名稱:盧梭的兒童觀及其人性論設定
論文名稱(外文):Rousseau's Idea of Children and His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指導教授:蔡錦昌蔡錦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m-cheong Cho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盧梭兒童觀人性論自然
外文關鍵詞:RousseauThe idea of childrenThe idea of human natureNa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4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論文將透過說明盧梭的人性論,轉而論述盧梭的兒童觀。因為該兒童觀是盧梭人性觀念的副產品,要了解兒童觀,前提便是理解人性論。
人性論乃盧梭思想之核心。其表性概念是「本性╱自然」(nature)。藉由領會「本性╱自然」,我們也將更進一步的說明盧梭的人性論。

為了不墮入長久以來理解盧梭作品之割裂性做法和更深入理解盧梭人性論,本論文特別借助卡西勒對盧梭的詮釋作為詮釋方法上的指引。本文還將論及盧梭的政治思想,闡述其心目中的國家為何並且討論為何「兒童」變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以及「兒童」在其國家中將扮演的角色。此外,也將討論作為其思想本身所引發之非預期後果的「新兒童觀」如何造成各種現代兒童教育,又如何產生現代新個體與現代新社會。最後,我們發現與盧梭兒童觀並生的社會革命主張的可能毛病------『虛用好,實用糟』。
This essay will go through Rousseau'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o analyze deeply Rousseau's idea of children. Rousseau's idea of children comes from his idea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Rousseau's idea of childre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Rousseau'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 adva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ousseau'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more deeply, this eassy will use Ernst Cassirer 's intepretation of Rousseau as a guide. We will also go back to Rousseau's political thoughts, explain his concept of state and then discuss how children can become the future masters of the state and the roles that children will play in it.

We will also tell how various kinds of modern children education as well as modern new individual and modern new society caused by 'the new idea of children,’ which is just an unintended extension of Rousseau’s thought. In the end, we will find out the possible weakness of Rousseau’s idea of social revolution, which is, together with Rousseau's theory of children education ------ "good in theory, but poor in practice."
第一章 緒論:問題意識及研究方法說明 2
第一節 研究的重要性及特色 2
第二節 盧梭簡介 2
第三節 研究進路與問題意識 5
第二章 兒童史的進程 9
第一節「兒童」 9
第二節 中世紀前後的兒童觀 11
第三節 十八世紀兒童觀 15
第四節 關於十八世紀新生兒性質的觀點 17
第五節 小結 20
第三章 盧梭兒童觀的特性——從「本性╱自然」觀念延伸而來 22
第一節 盧梭著作的閱讀方法 24
第二節 「本性╱自然」的觀念 25
第三節 自然之音 30
第四章 盧梭兒童觀作為盧梭學說之副產品 37
第一節 盧梭兒童觀中的社會革命性 38
第二節 盧梭論兒童教育——去礙教育 42
第五章 盧梭人性論——兒童做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48
第一節 盧梭人性論 48
5.1.1 「本性╱自然」的激情——自愛心 50
5.1.2 「本性╱自然」的激情——憐憫心 53
5.1.3 「本性╱自然」的特質——自我完善的能力 56
5.1.4 「本性╱自然」的特質——自由 59
5.1.5 Volont�� g�聲�臆ale 62
第二節 兒童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66
第六章 兒童、新個體與現代社會 73
第一節 盧梭政治思想的要義——真個體即「集體的個性」 73
第二節 兒童教育產生現代新個體與現代新社會的一分子 78
第七章 結論 85
參考文獻 93
Compayrė. G,1939,《盧梭與自然教育》。梁天詠譯。上海:中華。
Durkheim, Emile,2003a [1938],《教育思想的演進》(L’Evolution p�縴agogique en France, Librairie F�翼ix Alecan )。李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Durkheim, Emile,2003b[1960],《孟德斯鳩與盧梭》(Montesquieu and Rousseau : Forerunners of Sociology )。李魯寧、趙立瑋、傅得根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Escarpit , D,1989[1981],《歐洲青少年文學兒童文學》(La litt�臆ature d’Enfance et de jeunesse en Europe)。黃雪嚴譯。台北:遠流。
Elias, Norbert,1998 [1968],《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的心理起源的研究,第一卷:西方國家世俗上層行為的變化》(�槓er den Prozess der Zivilisation)。王佩莉譯,北京:三聯書店。
Giddens, Anthony,2000[1978],《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Gapitalism and Modern Social Theory :An Analysis of the Writings of Max, Durkheim and Weber)。簡惠美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Manson, Michel,2004[2001],《永恆的玩具》(Jouets de Toujours)。蘇啟韻、王新連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Montessori, Maria,1994[1949],《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王堅紅譯。台北:桂冠出版社。
Nisbet, Bobert,1991 [1973],《西方社會思想史》(The Social Philosophers: Community and Conflict in Western Thought)。徐啟智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Postman, Neil,2003[1982],《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蕭昭君譯。台北:遠流。
Rolland, Romain,1968[1977],《盧騷傳》。陸琪譯。台北:志文出版社。
Rousseau, Jean-Jacques,1980,《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Rousseau, Jean-Jacques,1986,《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A Discourse 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李常山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Rousseau, Jean-Jacques,1995[1763],《愛彌兒》(Emile, or on Education)。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Rousseau, Jean-Jacques,2003[1782],《懺悔錄》(The Confessions)。黎星與范希衡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Stromberg, Roland N.,1993[1966] 《近代西方思想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蔡伸章譯。台北:桂冠。
Van D�刜men, Richard,2003[1999],《歐洲近代生活—家與人》(Kultur und Alltag in der Fr�伿en Neuzeit—Das Haus und seine Menschen)。王亞平譯。北京:東方出版社。
丁詩韻,1991,盧梭的自然主義哲學。東海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次耘,1992,《孟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李思穎,2004,幼兒教育與全人理想之研究----以盧梭和福祿貝爾教育思想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嘉行,2003,<從魔鬼到天使-西方兒童觀的演變>。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921.shtml。2005年9月30日。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1996,《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俞金堯,2002,<兒童史研究四十年>。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914&type=1002。2005年10月11日。
徐宗林,1994,《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廣孚,1992,《西洋教育思想》。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莊琬婷,2004,盧梭自然概念之教育蘊義。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國父北上與逝世>。
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4_05。2006年5月20日。
財團法人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鄭南榕,追尋自由之路>。
http://www.nylon.org.tw/about.jsp。2006年5月20日。
陳貞臻,2004,<西方兒童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阿利斯(Ari�嫳)及其批評>。《新史學》十五卷一期:167-190。台北:新史學雜誌社。
陳麗霞,2004,<幼兒到底是什麼?>。《親子教育》15期:9-11。台北:親子教育雜誌社。
陳佩英、洪嘉敏,2004,<反體罰的思想演進>。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peiying_history.htm。2006年5月20日。
陳鈞凱,2006,<台灣兒童青少年很憂鬱 自殺前逾半有跡可循>。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2/8/n1216248.htm。2006年6月6日。
許翠玲,2003,盧梭人性發展兩階段論在教育上之意涵。國立東華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中惠,1996,《西洋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新核家園,<核能電廠的安全 車諾比事故>。http://www.newnuclearhome.com/pages/safety/tschernobyl.htm。2006年5月1日。
趙林,2005,《浪漫之魂 讓-雅克.盧梭》。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維基百科(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書,2006,<讓•雅各•盧梭>。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2%E6%A2%AD。2006年5月25日。
蔡錦昌,1996,《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台北:唐山。
稻富榮次郎,1975,《盧梭的教育思想》。劉焜輝譯。台北:商務。
熊秉真,2000,《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
樓繼中,1994,盧梭自然教育思想之研究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梭,2006,<盧梭傳記>。
http://www.beiwang.com/down/ddlyg/fmch5.htm。2006年5月25日。
蕭高彥,1999,<盧梭論現在政治秩序—一個政治神學的考察>。發表於《自由主義》學術研討會,1999年六月,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謝昇佑,2004,現代人的形象:主體的莫比烏斯環。東吳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珊,2005,<三字經故事:孟母三遷>。
http://www.epochtimes.com/b5/5/2/26/n828355.htm。2006年6月2日。

外文書目
橋木三太郎,1990,юЛリソ形成ズ關エペ教育學的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Ari�嫳 Philippe, 1962, Centuries of childhood. trams. by Robert Baldrick, New York:Random House, Vintage Books .
Berger, Peter. L& Berger, Brigitte, 1975, Sociology : a Biographical Approach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
Cassirer, Ernst, 1963, Rousseau, Kant and Goethe. trans. by James Gutmann, Paul Oskar Kristeller, and John Herrnan Randall, JR. Introduction by Peter Gay. U.S.A.:Haper & Row.
Cassirer, Ernst, 1989, The Question of Jean-Jacque Rousseau. edited and trans. by Peter Gay&Introduction.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Claydon, Leslie F, 1969, Rousseau on Education. Toronto: Collier- Macmillam.
Collins, Randall, 1992, Sociological Insight. U.S.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dson, Thomas, 1898, Rousseau 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Nature. New York: Scholarly.
Gay, Peter, 1988, “Introduction & a New Postscript” Cassirer: The Question of Jean-Jacque Rousseau.,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Heywood, Colin, 2001, A History of Childhood. Cambridge, UK Malden: Polity Press。
Montessori, Maria,1995[1946],” 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 Teachers Collective through the efforts of ABC-CLIO Ltd and the MTC. Anna Colgan trans . http://www.moteaco.com/clio/world.html。2006年5月24日。
Rousseau, Jean-Jacque, 1950,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Discourses. trans. by G.D.H. Cole &Introduction. New York : E. P. Dutton.
Rousseau, Jean-Jacque, 1985[1972],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trans. by Willmoore Kendall. U.S.A.: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Rousseau, Jean-Jacque, 1995[1763], Emilias ; or, an Essay on Education. trans. by Jeffrey Stern. England: Thoemmes press.
Rousseau, Jean-Jacque, 2005[1778], “The Confessions of Jean-Jacques Rousseau”. in W. Conyngham Mallory trans .
http://etext.library.adelaide.edu.au/r/rousseau/jean_jacques/r864c/book1.html。.
2005年9月24日。
Stone, Lawrence,1977, The Family , 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1500-1800. New York:Haper & Row.
Townsend, John Rowe, 1996, Written for children : 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 London: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