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棒球場-走過80年 台南球場孕育棒球名將

中國時報【文╱程炳璋】 棒球場除可見球員的熱血拚戰外,更可以看到父親帶家人去球場加油,或分享棒球經的溫馨鏡頭。台灣有不少棒球場,有的年代久遠,有的是近年興建,都會焦點「球場風雲錄」自一○一年八月起,每個月介紹一座棒球場,把在球場發生的點滴告訴讀者,讓大家有空的話去走走看看,最重要的是,有球賽開打時要進場看球。 位在台南市健康路的台南市立棒球場已有八十年歷史。日治時代那裡原是墓地,日本政府在一九三○年興建棒球場,但因興建規格太小,觀眾容量不多,多年來歷經數次修繕,球場硬體依然老舊,每次要爭取舉辦國際賽都被排除。 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長謝仕淵表示,日治時代台南市原本的棒球場地在現今的台南公園。後來棒球逐漸興盛,日本政府決定遷葬南門城外的墳地,開發綜合體育場,包括僅能容納九百人的棒球場,當時球場僅供比賽使用。 民國六十年,台南巨人少棒隊奪得世界冠軍,帶動棒球熱,經官方修繕才逐漸擴大場地。職棒開打後,台南球場逐漸由球隊比賽使用場地,轉變為娛樂需求的球賽場地。 八十八年台南市政府與在地企業統一公司簽約委託管理,成為台灣首座民間企業接管經營的公立棒球場,十三年後,統一獅隊獲得九次總冠軍,成為職棒球隊獲得最多冠軍的隊伍。 台南棒球場硬體設備老舊,球場本壘板距中外野全壘打牆僅三百八十呎,不及國際標準,擴建之後才有四百呎,本壘板距左右外野全壘打標竿則維持三百卅九呎,中外野硬生生擴增的二十呎被認為十分突兀。 老球員對認養前的台南棒球場的廁所臭氣薰天記憶猶新,雨天還會淹水,儘管台南市政府在十七、八年前分別進行兩次大規模修繕,但目前記者室、裁判室、球員休息室到球場都不符合國際賽基本需求,燈柱更是阻礙球迷看球視線,在爭取國際比賽中屢遭詬病,而遭排除資格。 台南市孕育出許多棒球名人,從旅日名投郭泰源、莊勝雄,到曾旅美的重砲陳金鋒,仍在大聯盟國民隊奮鬥的名投王建民,以及仍在美國尋求發展機會的郭泓志、胡金龍等都是台南出生的棒球選手,讓台南成為棒球重鎮,不過台南市民始終沒有很好的看球場地。 台南市政府規畫在安南區和順寮建造一座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棒球村,取代現有的台南球場,預計二年後完工,雖然地段不如現在繁榮,但只要解決交通問題,帶動當地發展指日可待。 統一獅棒球隊的母企業統一公司每年耗費近千萬元整修台南球場,但球場因過於老舊加上不敷使用,統一球團認為,相較於桃園縣蓋好棒球場後,以每年卅萬代價承租給LAMIGO桃猿球團,統一花大錢卻租到破房子,很不划算。統一球團認為,應利用台南球場的交通便利性,原址拆除重建,但不被台南市政府接受。 日前傳出高雄市政府提供誘人條件尋求統一認養澄清湖棒球場,高市府人員近日將與統一公司密商,未來統一是否繼續承租台南球場或轉戰高雄市,全國球迷都在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