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台港的挑戰-中國因素與財團因素

2012年12月31日,「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上百名年輕人和民眾在寒冷的自由廣場上守夜,反對媒體壟斷,直到1月1日元旦。

2013年1月1日,香港數萬民眾上街「倒梁」,要求真普選。

這兩個議題並不是沒有關係的。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十一月至今的抗爭中,提出了四點訴求:1.政府嚴審併購案。2.反壟斷,要立法。3.反對中國因素干預,政府立刻表態。4.聲援壹傳媒工會,力保新聞自主。其中的「中國因素」成為今年的新關鍵詞,也引起不小的爭論:中國因素到底指涉什麼?而在反媒體壟斷運動中,中國因素扮演了什麼角色?

對反對中國因素提法者來說,一種批評是,媒體壟斷的問題在於財團化,而不是中國因素。另一種批評是認為談中國因素彷彿是要把所有問題化約到中國因素,反映出的只是冷戰遺緒的恐共心態。更有學者認為,談論中國因素、找出他們的代理者會變成「麥卡錫主義」,甚至是「狼來了」。

這些批評顯然是有盲點或者是攻擊稻草人。首先,「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學生或是談論中國因素的學者並沒有把媒體改革或者台灣的政經問題都化約到只是中國因素,學生提出的四點是四種戰線。其次,如果中國因素如吳介民教授所說的是中國政府透過對台灣資本來影響台灣政府決策、媒體輿論、或政治秩序,這恐怕是一個不能迴避的事實。如果說是否認中共對台灣沒有統一的企圖或者以商圍政的策略,恐怕連中南海都會不好意思地笑出來。

但對中國因素的批評不是要反中、恐中──而是去認真的分析北京影響台灣的各種機制,並且去認識中國內部各種異質的力量。另一個問題是,在指認出中國因素之後,該怎麼辦呢?這也是學生的主張中沒有處理的──他們只要求政府表態。

如果中國因素是透過台灣的資本家來影響台灣內部的政治議程和輿論形成,那麼第一道抵抗防線就應該是抵擋台灣財團的過大力量。中國因素論者的論述常常是中國的外部威脅vs. 台灣民主,但這忽略了台灣內部民主的問題:正是因為台灣的民主被金權力量所支配,新自由主義仍然是主導的意識型態,而政治和媒體的公共性仍然薄弱,所以「中國因素」有機會長驅直入。尤其如今大部分大財團都和中國有各種綿密的關係,所以中國因素論者必須認知到,關鍵戰線就是在抵抗財團的影響力,而反中國因素派也必須張開眼睛,承認中國因素的危險。 

香港人當然比台灣人更了解所謂中國因素。他們當然早就目睹了北京如何透過資本家來建立一個北京與香港的官商統治聯盟,而如今他們面對的局勢是北京更直接透過特首乃至中聯辦來干預香港,削弱他們所謂的「核心價值」──這是為何民眾如此不信任梁振英,要在元旦上街倒梁、要求真普選。

台灣與香港都面臨「中國因素」與「財團因素」。對港人來說,追求普選是建立人民意志、抵抗北京權力的第一步,畢竟相對於如今的功能組別立法會和小圈子選舉,普選可以說是開啟了鬥爭空間的可能性。但台灣的經驗也告訴他們,普選確實只是最基本的武器,因為資本家總是有更多資源來霸凌人民意志,而且民選領袖還是可能受到北京影響。所以,真正的工作在於持續建立各種由下而上的民主抗爭與更堅實的公共領域,抵抗新自由主義下財團的力量,不論是在媒體,在工廠、在社區還是整個政治領域──這既是抵抗外部的中國因素的不二法門,也是內部民主前進的動力。

另記:「中國因素」這個概念中所謂的「中國」概念太廣,包含太多異質的事物。如果論者指涉的現象是北京決策者各種影響台灣的企圖與戰略,那麼應該用「北京因素」來代表北京的政治權力掌握者會更為恰當。但因為本文是討論這場圍繞著「中國因素」的辯論,所以暫時先用這個詞彙。

*本文來自「獨立評論@天下」網站:http://opinion.cw.com.tw

瀏覽次數:1556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張鐵志,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業、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 並在兩岸三地主要媒體撰寫專欄,關注焦點從政治經濟、社會運動到文化與搖滾,並涵括台灣、中國與國際事務。 在兩岸出版著作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抵抗之聲》。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張鐵志,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業、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 並在兩岸三地主要媒體撰寫專欄,關注焦點從政治經濟、社會運動到文化與搖滾,並涵括台灣、中國與國際事務。 在兩岸出版著作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抵抗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