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數據 讓本來很想買的我 忽然覺得買2015的外型 確是2011的功效 這樣值得嗎?

http://3c.talk.tw/Mobile/Article.aspx?Article_ID=792
2011 MBA 無感接縫~
不過還是等開賣再看看吧=3=

A終極果粉A wrote:
看完這數據 讓本來...(恕刪)

iPad大一點的體積,卻有MacBook Air 2011 high end的效能,不值得嗎?
在那邊幻想0.9kg,無風扇設計的Mac,要跟其他有風扇的Mac競爭公平嗎?

會想買新的MacBook就是注重它的輕薄和設計,而且2011的Core i7 MacBook Air的效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很足夠了!
看來我的2011 MBA還可以繼續撐~
除了沒有usb3.0以外,目前還挺夠用的!

A終極果粉A wrote:
看完這數據 讓本來...(恕刪)


光看外型...一定買新的....

就算是報導正確...效能差...買筆電..而且是MBA....效能擺第一??!!
買來當無法螢幕觸控的休閒大平板用會笑哈哈!買來當工作用電腦用會氣死!
要不要看看那個功耗? 比平板高一點而已,但卻可以拿來工作用.

朋友2009的初代Macbook還是他們公司美編主力機器, 另一個朋友的
2011 Macbook Pro考慮換個SSD再戰幾年(已經幫他賺了不少錢).

看了一下樓主貼的文章,居然跑分跟2011年配置i7處理器的Macbook Air差不多!
功耗卻低非常多, 這樣很變態好嗎? 基本上同一世代的CPU,效能=功耗.
那麼低的功耗, 也就是換效能得到的, 但是也沒到不堪用的地步, 至少
比起我那些朋友的現役機還好.

如果Macbook能有Macbook Pro的效能,那就不用出Macbook Pro了不是嗎?
那Macbook Pro做那麼肥一台(跟Macbook/Macbook Air比),Apple是笨蛋囉?
每個產品線有它自己的定位跟特色, 沒有什麼產品是包山包海, 又輕又薄,
又省電, 效能又好的. 為什麼要有這種不符合產品定位的期待呢?

要拿來工作, 要求高效能, 就不要肖想又要輕薄又要潮...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只能說想拿來工作用,打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考慮Macbook,非Mac OS不可的話,無疑是Pro或Air,要怪的話應該怪Intel的CPU拔掉風扇就殘廢才對吧?

我也覺得能有2011年i7的效能已經很強了,本人現在用的台廠筆電,當初買的時候甚至i系列還沒問世,現在也是用的好好的,如果用2009年的標準來看,這台簡直神機,無風扇、i7的效能、不怕震的SSD、螢幕12吋重量卻是小筆電等級,但是如果用現在2015的標準來看,個人感覺定位上更像是Macbook版本的小筆電吧,犧牲效能、螢幕大小,換來攜帶性,說不定大家最氣憤的其實是價錢反而比較貴。

以當年來說,NB的重量每減少100g(效能不變),就要多付10張小朋友,花錢換重量是天經地義的,是我們現在被平板寵壞了,才老是認為輕量化不用錢。
我不知道你要怪Apple 還是intel

但是我知道intel在內顯跟耗能上面做很大的努力

但是我知道Apple在系統的優化跟節能上也下很多功夫

再加上Air的市場定位真的不是效能,是輕薄跟長效

所以我更搞不懂你想表達?
如果有效能的話字尾就會掛PRO
很明顯的這台是出來試水溫的產品
NEW MacBook只顧著自己體積變小~其他通通請用無線網路!
偏偏目前無線通訊網路雖然有比幾年以前發達~但是介面部分很多時候仍需要靠一根線解決

但是APPLE的主力產品就是有這樣的市場吞吐量
單一模具可以複製的量也是所有NB廠稱羨不已的

APPLE的初代機都是還有很大空間修正!
MBA第一型也是經過改良~現在比較精簡耐用
MBPR13"也是隔年2013Late在體積上縮小到反而比MBA13更緊湊
MacBook我會期待它再改良後的版本~

話說周邊不少人就因為看到那金色/太空灰外觀~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敗了
完全不考慮內在效能以及軟硬體部分!
庫克上台後~外貌協會的主導性完全強化200%

知道大部份人會把iPhone戴套~所以鏡頭外露無所謂
NewMacBook僅一個接口就是要蘋果人強迫學著用無線傳輸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 全部朋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