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近鄉情悅:幽默大師林語堂的台灣歲月

近鄉情悅:幽默大師林語堂的台灣歲月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塵世是惟一的天堂」--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他的幽默與閒適,
為戒嚴時代的台灣帶來一陣透心涼的清風。

  林語堂來自漳州,負笈上海,留學歐美,致力於東西文化的交流,
  成為西方讀者最熟悉的中國作家,
  晚年落腳台灣,發現此地風土民情竟是故鄉的翻版,讓他雀躍不已。

  1937年,林語堂的英文著作《生活的藝術》進入《紐約時報》每週暢銷書排行榜,之後更高踞第一名達五十二週之久。這位來自中國的洋博士,以美國人都讚嘆不已的優雅英文,為西方人介紹了中國文化自在閒適的生活情調,幫他們在繁忙的工業時代氛圍中打開了另一種人生視野,這是華人作家首次在西方獲得巨大的成功。

  1966年,在兩岸對峙的局勢中,住在美國的林語堂選擇了台灣做為晚年定居之處,在這個跟他故鄉福建龍溪(漳州)僅一水之隔的島嶼上,大師渡過了愉快的十年光陰。

  他在這裡嚐到了懷念的故鄉小吃,大啖台南阿霞飯店的海鮮,聽到了熟悉的鄉音,見到了跟故鄉一樣的景物風情,寫閩南語詩,提倡幽默文化,開專欄,打筆仗,過得不亦樂乎,也為台灣文化注入了不同情調的活力。

  1975年,大師接替川端康成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同年國際筆會全數通過推薦他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繼1940年與1950年在美國時獲得提名,這已是他第三次在這個世界文學殿堂中受到矚目。

  1976年大師過世後長眠陽明山故居後園,他親手設計的典雅屋舍現為文學紀念館,展示一代文豪生前文物風華,為台灣記錄了一段大師與這塊土地的難得因緣。

  關於林語堂

  一八九五年,清廷與日本締結馬關條約,正式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就在這一年,海峽對岸漳州龍溪縣的小山村中,一個牧師的家庭裡有位小男嬰呱呱墜地,牧師父親為男嬰取名和樂。這個位於窮鄉僻壤的人家大概沒想到,小和樂未來竟成了一位名聞海內外的大文豪。和樂,就是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乳名。

  林語堂從小展現過人天賦,在父親的用心栽培下出洋留學,相繼在美國哈佛大學及德國萊比錫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在吸收西方的文化思潮後,回到了對許多現代觀念尚未熟悉的中國,積極運用所學啟蒙國人。他將Humor譯為「幽默」,試圖將歐美文化中至為精妙之處介紹給廣大的中國讀者,這是「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而赴美後,林語堂又致力於「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宣揚中國文化的精粹,特別強調近情與閒適的態度,代表作從《生活的藝術》到《京華煙雲》都曾經膾炙人口,對西方讀者產生莫大影響。

  當他年逾古稀,這位國際級的大師開始想家了。但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台海政治鉅變,使得「回家」成為遙不可及的幻夢。就在迷途中,他尋到了一方近似故鄉風土民情的樂土台灣來落腳,在這裡,他展開了人生的最後階段。

名家推薦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 / 朱嘉雯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 李瑞騰
  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 封德屏
  中央大學中文系退休兼任教授 / 康來新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 曾泰元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文推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適紀念館主任 / 潘光哲  
  林語堂故居主任 / 蔡佳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俊彥


  1982年生於台北。大學時期開始在林語堂故居擔任導覽員。就讀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班時,以林語堂作為研究主題,探討他晚年來台灣之後的發展,完成論文《近鄉與近情:論林語堂在台灣的啟蒙之道》。由於擔任導覽員的緣故,對於文化推廣以及將學術大眾化的工作深感興趣,曾任「東張西望:林語堂生活展」的撰稿者、故居常態播放記錄片「語堂走過人間」的協力策劃,並著有《林語堂生平小傳》(與岑丞丕合著)。
 

目錄

推薦序 怎樣打造我們的歷史記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適紀念館主任/潘光哲)
推薦序 一頁傳奇(林語堂故居主任/蔡佳芳)
導言

第一章 舌尖上的鄉情
水是故鄉甜
體驗老台北的滋味
「阿霞飯店」的饗宴
魂牽夢縈的家常菜
蓴鱸之思

第二章 閩南母語的魔力
處處是鄉音
四處去「開講」
說鄉情,寫鄉情
樂不思蜀

第三章 帶「幽默」來台灣
「幽默大師」的由來
笑傲人性的「幽默」
最後,再幽一默
文章可幽默,作事須認真
幽默?油默?
過時的幽默大師

第四章 東西文化的橋梁
兩腳踏東西文化
國際會議上的丰采
譯介台灣文學
《京華煙雲》再起風雲
一生的顛峰之作
「上下形檢字法」的應用

第五章 再倡「近情」哲學
近情,送給西方人的禮物
人生必有痴
向文革宣戰
發揚孔子的近情
此亦人子也
文化復興運動的省思
未能忘情

第六章 「思凡」風波
妙玉與色空
色空,情之所鍾
中國的娜拉
僧尼地位的沉與浮
「近情」與「色情」之爭
思凡,再起波瀾

第七章 救救孩子
烏龜不應該跟兔子賽跑
跟高利貸一樣惡的「惡性補習」
批判「讀書為考試」的歪風
「空中英語教室」的貴賓

第八章 山中有宅
卜居
落腳陽明山
設計自宅的插曲
念念不忘的西班牙風情
山居情趣

第九章 何處是歸宿
秋天的況味
大船入港
如斯的悲劇
痛失愛女
葬在自己的國土

結語
後記

附錄一 睹物思人
文人風骨:林語堂書「有不為齋」
山居閒情:林語堂書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    
乘興而行:林語堂書辛棄疾〈鷓鴣天〉詞
龍馬精神:林語堂駿馬圖及其所藏名家馬畫
人生七十方開始:張群所贈不老歌文鎮
畫中有話:子愷漫畫「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

附錄二 故居沿革及現況
林語堂故居沿革
林語堂故居展場介紹

附錄三 「林語堂與台灣」年表
 

作者序

  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作為創作方向的林語堂,三、四○年代在美國真的是叱吒風雲,紅極一時。曾流傳著一個有趣的說法:如果向美國人談起中國的名人,大多數只知道孔子這號人物,其次就是林語堂了,可見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跟至聖先師平起平坐。語堂在美國的書迷也不少,甚至還有瘋狂的粉絲,見到語堂一家在河上划船,竟脫得一絲不掛躍入水中,緊追著他們的船不放。

  可以想見,當他在一九六六年載譽歸國,並且決定定居在台灣,對於當時正熱烈渴求國際同情的政治局勢和民心趨向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加分效果。林語堂果然不負眾望,多次代表我國在國際文壇上爭光,倡議創辦的《中華民國筆會季刊》並且將台灣文學推上世界文壇。

  但不得不說,語堂晚年的創作比起來台灣以前,雖然更顯成熟內歛,若是開創性就遠遠遜色。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到頭來還是《生活的藝術》或《京華煙雲》。所以有人質疑他在《中央日報》專欄中的文章,似乎沒什麼新鮮的東西,談來談去總是那一套。這麼解讀當然有道理。然而,如果我們回顧當時的時代背景,再來看林語堂的老掉牙論述,會發現他也有不得不重彈老調的苦衷。

  身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抱持著堅定的反共立場,又熱愛祖國文化,在國外以文化大使的身分自居;林語堂實在不忍見文化毀於中共的革命,就算高齡已七十,仍燃起復興文化的鬥志。於是,他信手抽出迎向文革的利刃,自然而然是個人的核心理念──近情。只是,政府提倡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語堂看來,也流於口號與形式;一味講究復古,不求創新,反而形成虛偽矯飾的文化風氣。所以,在專欄裡,他也一再的針對台灣社會時下的氛圍,強調「近情」的重要;左打文革,右打文復。

  語堂的舊稿〈尼姑思凡英譯〉,正是在這樣一個寫作脈胳之下重新發表,藉以提倡小尼姑色空勇於面對真情的叛逃精神。也許在色空身上,語堂看到了自己過去背叛宗教信仰的影子,有感而發,認為國人也有必要好好揣摩這首小曲的內涵。他沒料到的是,戰後台灣佛教的發展得天獨厚,開出了空前的新格局,且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在這個新格局當中,再不容許自古以來對僧尼的輕侮與猥褻念頭得到助長;一旦受到挑釁,其所展現出來的反抗勢頭不容小覷。

  〈尼姑思凡英譯〉恰好只是根歷史因緣際會之下的導火線。語堂視為「近情」,佛教界以為煽動「色情」,遂全面引發撻伐的聲浪。在語堂看來,佛教界的群起圍攻,可能見怪不怪,但卻在無意間,鑄成了一件台灣佛教史上的公案。

  比起三○年代掀起的幽默熱潮,「幽默大師」晚年的「幽默」,很多人已不再買帳,在青年世代的眼中,更是一件過時的老古董。但不可抹殺的是,這件老古董可是林語堂當年用來對付假道學,攻擊同時自保的盾牌。來台後,他又嗅到了假道學的氣息,於是舉起盾牌捍衛「說自己的話」的權利;效用不如過往,不過,他試圖卸下國人背負得過於沉重的道德包袱,爭取一個不服膺輿論、政權的自由,這樣的動機還是值得佩服的。

  為了還給下一代一個思考、創造的自由,語堂認為,唯有從教育體制的改革著手。然而,從小學的惡性補習到大專的聯考,台灣的教育界仍然跳脫不出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們就陷在考試的牢籠中,扼殺了天賦的發展。有感於國人的教育制度與思維並沒有長進,語堂只得搬出從前談過的那一套教育理念,再一次申述。遺憾的是,他的教育主張立意良善,但卻有過於理想化的傾向,不一定切合實際。但即便他在教育改革「該怎麼做」的探討稍嫌空洞,起碼也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教育「應該要怎麼樣」的願景,指出努力的方向。

  可以這麼說,林語堂其實是時時關心台灣的狀況。只是,他對症所下的藥,誠意是十足了,但「過期」的藥方卻未必能夠發揮藥效。因此,這十年間,林語堂縱使夾帶著名聞海內的高人氣,受到政壇、文壇和輿論界的高度重視與吹捧。然而,時過境遷,當我們現在談起林語堂,想到的還是幽默、《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中文打字機……等早年的成就。他定居台灣的這段日子,彷彿是段空白的歲月。
無論如何,終究是一段台灣的歷史。語堂走過的足跡即使已漸漸模糊,然而,一旦還原當年的時代背景,他的初衷便會一一水落石出。面對什麼樣的場合與觀眾就彈什麼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彈老調的原因,也可以順便回顧台灣的六、七○年代發生了什麼?大家在想些什麼?面對什麼樣的時代課題?

  有可能,語堂早盤算好,晚年減少投入於創作的精力,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未竟的夢想,《當代漢英詞典》的編纂便是這樣;也有可能,人到暮年,開始尋找身心的安頓,衝刺磨厲的幹勁自然就減緩了。

  他很慶幸最後落腳在台灣,熟悉的母語、飲食、人情味,讓他找到了歸屬。用閩南語創作的〈說鄉情〉,雀躍的情緒表露無遺,如回故鄉一般的感動。和愛妻住在山中這幢由政府出資興建,並且根據自己設計理念所蓋的西班牙式房子裡,猶如遺世獨立的神仙眷侶,即似鴛鴦又似仙,夫復何求?如果就這樣懷著歡歡喜喜的心情終老,豈不完美?可惜事與願違,長女如斯自縊,令他慟絕,堪稱是他這一輩子最沉重的打擊。

  一生的大喜大悲都發生在台灣,造化令人費解。林語堂在台灣的最後十年,不只是人生智慧的「總結」,還是命運對他的人生智慧的「考驗」。他謳歌孔子、蘇東坡在面對失意時表現出的悠然自適的精神,輪到悲劇降臨在自己身上,結果呢?原來「幽默大師」也有脆弱,也會心碎,更會痛哭,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他沒想過掩飾。但是,當他重新振作起來,卻依舊歌頌生命的美好。經過真實而慘酷的歷練而鍛鋉出的智慧,才是最珍貴的。

  十年雖短,但絕不是空白。從林語堂和六、七○年代台灣的牽連互動,到個人生命歷程的變化,都曾經真真實實的在這個島嶼上發生,就在不久以前。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051866
  • 叢書系列:紀實書寫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閩南母語的魔力
 
四處去「開講」

 
「猴死囝仔」、「夭壽囝仔」,街頭巷尾三不五時傳來罵人的粗話,台灣人聽了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些罵小孩的辭彙是粗俗了一點,但如果傳進了林語堂的耳朵裡,那可是能媲美天籟的呢!
 
剛來到台灣的時候,林語堂選擇在陽明山租了間宅邸,山上的清幽寧靜,他可以自在生活,專心寫作。某日,卻從隔壁傳來一連串婦人怒罵小孩的聲音,用的是一些不乾不淨的閩南語字眼,山居的靜謐剎那間被謾罵聲破壞。平常人聽到這些不堪入耳的話語,或是干擾了工作的情緒,心浮氣躁大概是免不了的。但林語堂聽了,反而出乎意料之外地覺得舒暢快活,過足了癮。原來是因為這些罵人的語言,「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
 
在台灣,林語堂透過閩南語,找到了歸屬。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林語堂為何不選擇定居香港,就可以理解在通行粵語的地方,沒辦法像台灣一樣給他回家的感覺。而在這裡,無論走到那兒,總是不期然聽見鄉音,他不禁感歎「這又是何世修來的福份?」
還有一次,林語堂去看電影,隔壁座的女士不斷交談;原本是件惱人的行為,只因為她說的是閩南語,語堂聽到後非但不以為忤,甚至覺得非常開心,彷彿回到了老家。這件事,林語堂將它和聽到鄰婦用閩南語罵小孩的趣事,雙雙列入「來台後二十四快事」,並為此大呼「不亦快哉!」
 
閩南語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些許腔調的差異,在語言學的分類上,光是在台北,就還可以細分為漳州腔、泉州腔和漳泉混合方言;只有深諳故鄉母語的老鄉才能分辨細微的腔調差異。根據學者的研究,台北市的士林區,包括陽明山一帶,是屬於漳州腔方言通行的地區。可能林語堂所聽見的不乾不淨的罵人話,比起閩南語,更接近故鄉的語言,尤其痛快。
 
又有一回,林語堂在街頭蹓躂,隨意走進一間五金行逛逛。本來也不打算買什麼,沒想到老闆一開口,竟是一口正宗的龍溪話;那又是龍溪人才擁有的特別腔調。「生為龍溪人,聽到真正的故鄉的音調,難免覺得特別的溫情。」語堂頗有感觸的表示。他們又接著聊到故鄉的景觀與物產,「不覺一片兒時的歡欣喜樂,一齊湧上心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