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展店分析

台灣核電廠全停掉 電都夠用

福島核災後,「不要核電,就得省電」成為日本社會的民意共識。參照日本,台灣是否也能走向零核時代?

電廠-電費-核電-核能-電力-天然氣-調漲 圖片來源:黃明堂
    其他

以供應來說,台電所有的發電廠,如果全都同時發電,3座核電廠發的電只佔12.4%。但台電真正發的電,核電比率高達19%,原因是台電把核能發電極大化,因為若只看發電本身,核電最便宜。

證據:從天然氣、燃油及風力發電的產能利用率最高只有3成,而3座核電廠的產能利用率卻高達93%,全球第2,只小輸羅馬尼亞,且1年半才歲修1次(日本為1年)。

【核電廠全停 電都夠用】

以需求來說,台灣就算是用電高峰的7、8月,台電的備用率超過20%,也就是指在用電最高峰的7、8月,還有20%的發電產能閒置。如果核一、核二、核三全都停爐,而其他電廠機組不故障、不同時歲修,也還有6%的備用產能。

以成本來說,台電每度電的發電成本,核能0.69元,天然氣發電是核能的4.7倍,而每度電成本高達5.96元的燃油,更是核能的8.6倍,台電因此依賴核能,而閒置其他發電機組。

【全球最可怕的3座核電廠  台灣有2座】

日本福島核災讓世人知道,核電廠的安全性除了本身設計,還要考慮周邊疏散群眾的密度。根據《自然》雜誌(Nature)發表研究顯示,全球最危險的三座核電廠,台灣佔了兩座。

廣告

核一跟核二距離台北都會區直線距離在30公里以內,兩座周邊的人口數達500萬人。全球第一危險的是巴基斯坦的卡拉齊港邊的Kanupp核電廠,人口超過800萬。

但台灣兩座電廠相加的裝置容量是Kanupp的23倍,存放超過萬組燃料棒。大台北地區處在全球最高的核災風險。

人口稠密的北台灣,一旦核災發生,將有超過800萬人需疏散或撤離。

【選擇廢核  日電費比台貴近3倍】

日本原本對核電的依賴程度,比台灣高將近10個百分點。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做出「不興建新廠,舊廠不延役」,慢慢淘汰核電的決定。台灣也能嗎?從日本看台灣,也許更該問,不要核電,台灣會付出什麼代價?全民願不願意?核電的好處大家都懂:便宜、無眼前的污染,前提是「只要」不出事。要不要核電,就看每一個國家願意為了那個「萬一」,承受多少風險,付出多少代價。

廣告

去年311地震以來,日本逐一停掉核電廠,並以大量的火力發電,來彌補電力缺口,尤其是天然氣發電。據日本政府推算,2011年,9家電力公司的燃料費,較前1年增加了超過1倍,也就是每天,日本付給中東買天然氣的錢,就超過100億日圓。因此,今年4月,東京電力已調漲17%的企業電費,在日本的民生電價比台灣貴2.7倍之上,7月,東京電力還將調漲家庭用電10%。

【台灣人均用電量  世界第2】

和台灣不同的是,節電已經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共識。而台灣的人均用電量,在世界各主要國家中,只比美國低,比日本、南韓、新加坡還高。

廣告

在政府的政策工具中,有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只要本期電費較去年同期減少5%到10%以上,台電就會給予5%到20%的電費折扣。但這措施在過去低價電費時,沒有明顯誘因,電費再折扣,反而讓原本賣1度電虧1度的台電,虧損更加劇。去年,台電400億的虧損中,有79億的虧損來自電費折扣。

該是台灣社會理性、清楚辯證各種能源選項,短中長期的代價和風險的時候了。惟有透過公民普遍參與的辯證,才能夠逐步形成共識。有共識,才會有社會普遍支持的政策方向和全民參與的行動,輔以政策工具,目標才有實現的一天。

【核四停建的五大風險】

1.電力供給風險
核一、二、三廠2025年完成除役,備用容量率將降至2.9%,低於法定的15%。備容率太低,只要機組故障,就可能缺電。

廣告

2.電價風險
三座核電廠完成退役,完全以新燃氣機組替代發電,則每度售電成本將增加1.36元。若完全反映在售價上,則比目前平均每度電價2.79元增加40%。

3. 經濟發展風險
電價若漲四成,首年國內生產毛額可能減少608億元。

4. 碳排放量風險
電力缺口由燃氣或燃煤發電替代,可能額外增加750至1,62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利台灣產品的碳足跡,影響國際競爭力。

5.台電呆帳、全民買單風險
迄今核四投資總額2,736億元,台電將無法回收,面臨破產。若政府概括承受巨額呆帳,需全民買單。

研究整理:周原 資料來源:台電、經濟部能源局、各媒體報導

【核四續建的五大風險】

1.安全風險
離山腳斷層約60公里,面對地震、海底火山群和海嘯風險。施工過程中,台電遭原能會糾正18項缺失,仍未完全改善。

廣告

2.成本風險
據環保團體估算,包含追加預算,以及未來40年核電廠運轉、除役和廢料處理等經費,合計超過1.1兆台幣,每人平均負擔至48,000元。

3.核災處理風險
如果出現日本福島規模的核災,距離核四30公里內的疏散人口至少74萬人。環保團體推估,處理居民健康、土壤、水源受影響的後續費用,約需2兆元,比政府一年總預算還要高。

4.核廢料處理風險
核四運轉40年後,預計產生24萬桶低階核廢料、2,430噸核燃料棒等高階核廢料。目前全球並無永久處置場成功的案例,近年德國、美國都發生核廢料外洩事件。

5.社會動盪風險
反核四民眾人數逐年增加,就算公投贊成續建核四,反核四運動也不會因此停止。

研究整理:高有智 資料來源:原能會、綠盟

延伸閱讀:

如果核四停建/沒有核四的日子 怎麼過?

如果核四續建/法、德、日 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法國能源專家:核電只會愈來愈貴

吳叡人:尚未死滅的,以及已經降生的─為林義雄第二次禁食而寫

【特別企劃】關於核四,你非懂不可的事!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