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吹水】南北氣爆的背後:國民黨「統治惡搞」的歷史遺留(II)

友善列印版本

話說前頭

學者早已指出,石化業與國民黨資本之間的利益共棲。因此,當801高雄石化氣爆事件中的管線,乃是「白副」總統擔任高雄市長任內,讓中油以輸送油管名義鋪設,並將管線偷渡給當年的跟國民黨投資利益攸關的福聚,之後再由李長榮化工兼併,成為李長榮的石化管線。於是,黨國統治惡搞的遺緒,就成了高雄氣爆事件背後的歷史風景。

同樣的,新北的欣欣氣爆中,則發現退輔會旗下的天然氣寡佔事業,竟多由未具專業的退役將官轉任經營,也揭露黨國年代中軍人滲透文官跟專業的歷史遺緒。可知,南北兩場氣爆的背後,皆散發著濃厚的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殘跡味道。

「黑官漂白劑」的過期?

誠如上篇指出,山姆大叔為免蔣介石持續把美援挪去當軍費而成為凱子,便開始要求美援必須投入台灣經濟發展的事項下。同時間,蔣介石也開始利用脫下軍轉文的手段,將軍人變相塞進文官體系之中。但是,除了公務部門機構之外,在戰時體制下的各種民間團體,也肩負著「反共國策」的使命,當然也成了國民黨轉介軍人的去處。

在民間機構方面,除了國民黨黨部之外,同業公會、或者各種體育協會、工會幹事…等等,皆可見退伍將官軍人的出沒。譬如,1991年2月21-22號,剛成立沒幾年的民進黨,邀集各界舉辦「全國民間經濟會議」;但是,受邀的「同業公會」幾乎缺席,主因是同業公會總幹事多由國民黨黨部或者軍方退休轉任者掌握,幾乎是敵視民進黨最深的深藍鐵桿。可見軍方轉任,除了公部門之外,民間團體也深受染指。

然而,解嚴之後到1990年代初,在野黨的民進黨不斷抨擊軍方轉任,導致軍人退休轉任不能再如此大剌剌地進行。於是,國防部和全國工業總會便提出一種「軍民合作」的構想,企圖讓國防人力移轉民間。1992年,首批退休軍官轉業的訓練開始出台。結果,許多企業對此「國防人力移轉民間就業」計畫持保留態度,並認為退休軍官的年齡及經歷,將對企業人事制度造成挑戰。這計畫的初衷美意,在企業界看來卻成了「強行安置」。儘管,政府不斷美化此一措施的成功,並吹噓至1993年已經結訓四期,並有超過百家民間企業機關接納此批退休「優秀軍官」;然而,後來從此一專案從報章篇幅中消失,即可知其成效為何。

至於,軍方轉任考試,也在1990年初受到強烈質疑。當年政大公行系教授許濱松更認為,《國軍上校以上軍官外職停役轉任公務人員檢覈規則》是台灣公部門最主要的「黑官」來源。時任考選部長的王作榮則在1990年指出,將考慮「特種考試退除役軍人轉任公務員考試規則」,自隔年起將退除役軍人轉任文職考試與高普考合併辦理,分開報名,採取同樣的試題及錄取標準,打破外界詬病已久的軍方特權優待。

不過,當時剛掌權不久的李登輝前總統,尚必須使出把郝總長柏村用拔擢成行政院長的方式,方能間接釋其兵權;於是,面對軍方反彈,李登輝依舊不敢躁動,而在考選部發函行政院的回函中表示:「為貫徹政府輔導退除役官兵就業政策暨配合國防建軍需要,是項考試仍宜繼續辦理」為由,讓軍方轉任考試繼續保留。直至,1999年是項考試規則才修改成:限定其及格人員以分發國防部、行政院退輔會及其所屬單位,以限制軍方對於文官系統的干擾影響。總之,在1990年代初反對黨立委的「黑官漂白」指控施壓下,台灣的政府文官體系才正式開始邁入「文武分家」的政府體制正常化過程。

台式民主轉型的欠缺:「轉型公平」而非「轉型正義」?

事實上,1990年代台灣政府體制「文武分家」是民主政府體制正常化下必由之路,但是,其轉型路徑的驅動邏輯,卻非正常「民主轉型」中的「正義」(justice)邏輯,而是要求「公平」(fairness)的動力。以高雄港務局為例,即可知內建「公平」的呼籲,才是台式民主轉型中政府體制正常化的主要驅力。當年在老蔣採取「軍轉文」唬哢山姆大叔的年代時,果真,省交通處長1962至1972年的陳聲簧與陳來甲則是出身於陸軍系統;各港務局與國營船運公司則由海軍將領轉任。於是,不同軍種間,或是同一軍種但不同系統間,即充滿著各種鬥爭拉扯,而此種內部拉扯,也隨著軍轉文路徑,轉進到政府體制中。

早年孰知港務運作的人必知,港口按慣例是由海軍接任,而職司港口的省交通處則是來自陸軍運輸兵科接掌,再加上港務局員工是海洋學院的專業,而讓港務局至少雜揉了三種管理風格。根據,高雄港最知名、且任期近20年的局長李連墀指出,蔣介石屬意由海軍擔任港務局長的考量,無非是希冀「以利必要之時,港口能與軍事配合」云云。事實上,考察高雄港歷任局長可發現,高雄港的港務局長是從1958年第五任局長王天池開始,到1962年第六任李連墀接棒一路以降,直至1992年第九任的葉永祥局長——由港務局基層升遷真除,才終於打破海軍轉任港務局長的「慣例」。

然而,此種「慣例」的作廢,主要起於1980年代中末期,軍方空降安插的現象,讓許多專科出身者,高昇無望,且非專業的軍人治理,多為人詬病。於是,基層反對空降轉任,要求專業考量升遷的要求跟抱怨,便在國會上招徠反對黨立委的抨擊材料。如此,高雄港「軍人治港」的慣例,亦就在1992年由基層出身的葉永祥接任局長時,走入歷史。直至,1995年葉永祥屆臨退休之際,流言指出省主席宋楚瑜屬意海軍將領接任,再度引來外界與員工的走回頭路之譏,而讓宋楚瑜收回成命,並確立「專業治港」的新紀元。

因此,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公平競爭」的原則,而非帶著滌清威權不義的「正義」價值原則,才是主導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各項轉變。不意外的,對於威權媒體的清除,採取的是市場開放的競爭原則;面對威權意識形態的灌輸者教師培訓改革,所採取的方式,則是利用開放各院校辦理教育學程取得教師資格,來引入市場公平競爭,以打破「師範」系統的市場壟斷…等等。於是,早在競爭位置中取得先機的威權殘餘,不僅沒有隨著市場競爭淘汰,反倒利用先前壟斷條件下所累積的各項競爭優勢,在市場開放之時更加茁壯。君不見,前威權媒體喉舌,在媒體市場開放過程中,繼續執掌在各商業媒體的高層跟記者、主播位置。

走筆至此,可發現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惡搞,其實並沒有在民主轉型過程中被「除垢洗淨」(lustration),反倒以殘跡之姿,繼續寄生。南北這兩場氣爆,揭露了「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真實意義:國民黨必須先裂解,並透由除垢程序後重生,方能取得參與民主政治遊戲規則的資格。否則,國民黨威權殘跡的幽靈,下一次又不知會幻化出何種災難的面目,奪取尋常百姓的身家與性命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