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do-we-trust  

 

講到「防曬係數」大家比較熟悉的有SPFPA這兩種標示

目前SPF最高可以標示50+PA可以標示++++

這兩種標示為使用體內測試(人體測試)的方式

測量防曬產品本身防止皮膚曬紅(MED)及曬黑(MPPD)的能力

現在台灣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防曬品都會標示這訊息

但重點是這標示的數值資料是否可信??

 

經過這幾年的食安事件

加上最近的大統混油、胖達人麵包及鼎王麻辣鍋事件

我們對於商人的說詞早已充滿疑問與懷疑

針對廠商標示的防曬係數是否正確

這真的是相當值得探究的內容

但這幾年並沒有相關單位

主動複測防曬品上面的防曬係數標示是否正確

而衛生單位對於廠商提供的產品防曬係數資料

也存著廠商應該會自律不會造假的心態相信它

但是否所有廠商都可以誠實的要求自己??

 

老實說我也沒有答案,但我真的很想知道

很幸運的今年終於有機會可以得到這答案

 

最近取得SGS使用儀器(UV-2000S)及分析方法(TESP-UB-108)

測量目前市面上12款防曬品之紫外線穿透光譜(體外測試)

最後用疊圖、等比例的方式取得產品間比較圖(如下圖)

Snap429

 

這些受測防曬品大多是標示SPF5050+/PA+++++++

但測量後發現其紫外線穿透差異真的蠻大的!!!

 

要怎麼看以上這張紫外線穿透率圖表呢?

簡單說就是線越貼近0(X)呈平行橫線越好

290~320nm是紫外線B光波段(會造成皮膚曬傷)

理論上這是目前防曬最容易達到防護效果的波段

但這裡就可以看到紫色這條線的穿透率就已經比其他差

320nm~340nm是短波紫外線A(會造成皮膚曬黑)

這裡可以看到在這邊貼近0的就只剩下6條線

340nm~400nm是長波紫外線A(會造成皮膚老化)

其中到380nm穿透率還可以小於5%的就只剩下5條線

其他的產品在這邊穿透率都已經大於15%

 

由此可知標示同樣防曬係數的產品

針對紫外線的穿透率真的還是有很明顯的差異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相當震撼的答案

也間接回應了我多年來心中的疑問

 

這倒底是有些廠商故意造假亂標?

還是廠商委託的檢測單位方法有誤?

還是產品劑型種類及黏稠度會有影響?

還是廠商不小心把防曬係數標錯了?

還是出廠後防曬成分效能遞減所致?

衛生有關單位真的要提早正視這問題

不然以後一定會造成更大的事件與爭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indoc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