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書:
王向華(編),2008,《媒介擬想JOOK5-日本情色╱華人慾望》。臺北:遠流出版。
王月魂,2007,《女人撐起半邊天-亞洲女性消費力報告》(譯者:劉慧玉),台北:財訊。
四方田犬彥,2006[2007]:《可愛力量大》(譯者:陳光棻)臺北:天下文化。
仰海峰,2004,《走向後馬克思:從生產之鏡到符號之鏡》。中國:中央編譯出版社。
朱元祥、林燕卿,2008,《性與溝通》。臺北:幼獅文化。
李銀河,2005,《兩性關係》。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
林芳玫,2006,《色情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林怡君、任天豪,2006,《性感的歷史》。台中:好讀。
殷國明,2008,《女性誘惑與大眾流行文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明珠,2006,《身體傳播:一個女性身體論述的研究實踐》。臺北:五南。
陳坤宏,2005,《消費文化理》。臺北:揚智。
黃金麟,2001,《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臺北:聯經。
郭景萍,2008,《情感社會學:理論•歷史•現實》。上海:三聯書店。
張小虹,2006,《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臺北:聯合文學。
張小虹,2007,《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臺北:聯合文學。楊儒賓、何乏筆(編),2004,《身體與社會》。臺北:唐山。
葉啟政,2005,《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臺北:群學。
劉維公,2007,《風格競爭力》臺北:天下財經。
甯應斌,2004,《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甯應斌、何春蕤,2008,《色情無價-認真看待色情》。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蔡文輝、李紹嶸,2002:《簡明英漢社會學辭典》。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Baurdrillard, Jean.,1997[1968]:Le Systeme Des Objects《物體系》(譯者:林志明),台北:時報文化。
Bauman, Zygmuny.,2002[2000]:Liquid Modernity《流動的現代性》,譯者:歐陽景根),上海:三聯。
Bauman , Zygmuny.,2007[2003]:Liquid Love on the Frailty of Human Bonds《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譯者:何定照、高瑟濡),臺北:商周出版。
Cooper, Al.,2006[2002]:Sex and the Internet: A Guidebook for Cilnicians《網路與性:愛的尋求與病的治療》(譯者:張明玲),臺北:書林出版。
Harding, Jennifer.,2008[2006]:Sex scts: practices of femininity snd masculinity《性的扮演:陰╱陽特質的實踐》(譯者:林秀麗、黃麗珍),臺北:韋伯文化。
Falk, Pasi. / Campbell, Colin.,2003[1997]:The Shopping Experirnce《血拼經驗》(譯者:陳冠廷),臺北:弘智文化。
Falk, Pasi. / Campbell, Colin.,2003[1997]:The Shopping Esperince《血拼經驗》(譯者:陳冠廷;校閱:王乾任):臺北:弘智文化。
Grogan, Sarah.,2008[1999]:Body Image《身體意象》(譯者:黎士鳴)臺北:弘智文化。
Giddens, Anthony.,2002[1991]: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譯者:趙旭東、方文),臺北:左岸文化。
Jasieson, Lynn.,2002[1998]:Initmacy: Personal R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Monern Societies《親密闗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譯者:蔡明璋),臺北:群學出版。
Kellner, Douglas.,2004 [1995]:Media Culture: Cultural studies, identity and politics betwee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媒體文化-介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文化研究、認同性與政治》(譯者:丁寧),北京:商務印書館。
Pine, Joseph B. /Gilmore, James H.,2003[1999]:The Eeperience Economy《體驗經濟時代》(譯者:夏業良、魯煒),臺北:經濟新潮社。
Paul, Pamela.,2006[2005]:Pornified: How Pornography i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Our Families《色情消費啟示錄》,(譯者:李建興),臺北:時
報。
Rapaille, Clotaire.,2007[2006]:The Culture Code《情感行銷的符碼──消費、生活、文化》,(譯者:馮克芸),臺北:天下遠見。
Slater, Don.,2003 [1997]:Consumer Culture & Modernity《消費文化與現代性》(譯者:林祐聖、葉欣怡),臺北:弘智文化。
Storey, John., 2002[1999] : Cultural Consumpition and Everyday Life《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譯者:張君玫),臺北:巨流。
Schwartz, Pepper. / Rutter, Virginia.,2004[1998]:The gender of sexuality《性之性別》(譯者:陳素秋),臺北:韋伯文化。
Verklin, David. /Kanner, Bernice.,2008[2007]:Watch this,listen up,click here: inside the 300billion dollar business behind the media you constantly consume《新媒體消費革命:行銷人與消費大眾之間的角力遊戲》(譯者:晴天),臺北:商周。
White, Nicola. / Griffiths, Ian., 2008[2000]:Fashion Business《時尚經濟》,臺北:信實。
喬納森•特納,2001:《社會學理論的結構(下)》(譯者:邱澤奇等),中國:華夏出版社。
諾爾曼•丹森,1998:《情感論》(譯者:魏中軍等),遼寧:人民出版社。
2.期刊論文:
Daniel W. Drezner、Henry Frrell,2005,《國外社會科學文摘》(譯者:朱美榮)(2):23-27。
仇萍,2008,〈另眼看女性與消費〉。《安徽文學》(2):385-386。
王譞、裘以斌、廖文婷,2008,〈後現代消費文化及其特徵〉。《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6):24-27。
王靜,2006,〈談網絡文化對社會的影響〉。《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4):4-7。
朱潔,2008,〈網絡碎片化時化的品牌傳播〉。《新媒體》(6):72-73。
吳冬明,2008,〈「風險的泉源」與「科技發展的副作用」-烏•Beck風險社會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批判〉。《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2):25-28。
李桂平、譚命知,2008,〈白領女性符號休閒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企業家天地•下旬刊》(10):187-188。
肖瑛,2005,〈「反身性」研究的若干問題辨析〉。《國外社會科學》(2):10-17。
杜雙燕,2008,〈「單身」熱潮的社會學解析〉。《西北人口》29(5):49-54。
林樹明,2007,〈消費文化與女性主體性〉。《山花》(3):138-146。
姚蘊慧,2005,〈「第二現代」社會觀點下的親密關係〉。《通識研究集刊》(8):151-166。孫玉霞,2008,〈身體化:女性在消費社會中的生存境遇〉。《貴州社會科學》(3):30-33。
馬會,2008,〈消費文化中的女性身軀〉。《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9(2):146-148。
曹家榮,2005,〈資訊時代的媒介、速度與愛情〉。《資訊社會研究》(9):267-294。許艷麗,2008,〈女性消費生活方式的社會建構與反思〉。《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6):65-69。
郭景萍,2002,〈生產消費文化與媒體消費文化〉。《廣東商學院學報》(3):33-36。
郭景萍,2003,〈女性消費文化的社會意義分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2(6):42-47。
郭景萍,2005,〈Giddens民主視野中的情感研究〉。《學術論壇》169(2):66-70。
郭景萍,2008,〈「80後」消費文化特徵:世俗浪漫主義〉。《當代青年研究》(3):7-12。
郭馨天,2004,〈自主性的降低-Giddens和Bauman對現代性的微觀分析〉。《理論天地》(4):24-30。
郭鏡、吳金芳,2006,〈Beck的世界風險社會理論〉。《平原大學學報》23(3):31-34。
孫武,2007,〈網絡媒介與當代大眾傳播的發展〉。《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評》6(12):116-118。
陳婷玉,2008,〈解放?壓迫!網路色情聊天室中的兩性互動〉。《資訊社會研究》14:223-260。
陳華興,2004,〈個人生活的自然-論Giddens生活政治的本質〉。《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3):44-52。
陳翠芳,2008,〈科技與消費異化〉。《科學社會主義》(5):126-129。
陳曉敏,2008,〈消費主義文化中的城市女性消費〉。《南京審計學院學報》5(3):10-12。
陶東風,2007,〈消費文化中的身體〉。《貴州社會科學》215(11):43-50。
彭小華,2005,〈消費文化背景下媒介女性符號解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6(6):243-246。
彭梅蕾,2005,〈女性購物快感的來源:謊言、幻夢、沉淪〉。《社會科學家》(6):182-184。
賀曄、翁詩環, 2007,〈網絡信息技術對人與社會發展的影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4(8):42-44。
齊偉先,2008,〈權力的身體與消費的身體以身體為媒介的考察〉。《政治與社會哲學
評論》25:89-142。
楊玉潔、趙岩,2008,〈自我在現代性條件下的形塑-Giddens《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對自我的解讀〉。《學習與探索》179(6):83-85。
葉啟政,2004,〈「個體化」社會的理論意涵:邁向修養社會學〉。《社會理論學報》7(1):89-140。葉金燦,2005,〈摩登仙杜麗娜-廣告女性角色描繪與視覺訴求之跨文化研究〉。《藝術學報》(77):68-88。葉曼豐,2009,〈現代性的身體體現-短評《中國現代性與全球生命政治》〉。《電影藝術》(1):153。
趙元蔚,2006,〈身體的消費與重新發現〉。《天涯》:(6)197-201。
劉維公,2001,〈愛情與現代性:評Ulrich Bech與Elisabeth Beck-Gernsheim《愛情之完全正常混亂》〉。《東吳社會學報》(10):299-311。劉維公,2000,〈不是「後現代」是「第二現代」-介紹Beck與Giddens的現代性分析〉。《當代》(154):10-19。
劉勝枝,2006,〈消費與現代女性的自我實現〉。《中國青年研究》(1):65-68。
劉魁,2007,〈論後現代科技文明對人類深層信仰的影響-兼評Beck與Giddens人的風險社會理論〉。《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6):81-84。
劉蘭珍、饒德江,2005,〈廣告傳播中女性形象的貶損分析〉。《社會科學研究》58(3):368-373。
蔣曉麗、劉路,2008,〈傳媒「她世紀」的女性消費與消費女性〉。《社會科學研究》(1):182-186。
蔣建國,2007,〈符號、身體與治療性消費文化-以近代廣州報刊醫藥、保健品廣告為例〉。《甘肅社會科學》(6):162-165。
鄭莉,2005,〈Bauman的現代性思想研究〉。《理論探討》122(1):46-48。
樊豔麗,2008,〈淺析時尚雜誌的文化特徵〉。《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2): 95-97。
謝彥君、鮑燕敏,2007,〈旅遊網站的符號及其功能分析〉。《旅遊科學》21(5):46-51。
聶守宏、張福昌、曹百奎,2007,〈時尚與女性消費研究〉。《消費專刊》(4):13-14。
3.會議論文:
楊劍豐,2005,〈尊重:一個後現代社會的生活態度〉。論文發表於「2005以永續生存為導向之通識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民國94年4月29日。
4.博碩士論文:
何凱淩,2004,《以名牌精品消費考察台灣消費社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餘雅雯,2007,《台灣女性體驗消費之社會學考察-以古典玫瑰園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研究計畫。
宋憶萍,2005,《線上消費者享樂購物動機之探索性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李宜玲,2000《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燕麗,2006,《不同網路購物生活型態者對購物網站之體驗偏好》。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于司,2006,《網路購物超商取貨之市場區隔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雅玲,2008,《科技創造時尚:解讀新媒體藝術的創意符碼與流行中心-以國際100個工業設計網站首頁為例》。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芬,2000,《她們的美麗與哀愁—女性雜誌的美貌建構與讀者使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廣告系碩士論文。許柏偉,2006,《網路購物之決定性因素研究》。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張瑩徵,2001,《異色愛戀:玩具、士兵、王國一個情趣用品店的田野考察》。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巧築,2008,《網路拍賣商品網頁呈現之內容分析研究──以Yahoo!奇摩拍賣商店大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珮,2006,《網路購物商店的特性與購物者的特徵對顧客態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黃煜穎,2006,《體驗影像互動技術對線上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覃思齊,2003,《從束乳到挺胸─內衣穿著的社會學研究》。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心怡,2007,《獨樂樂?眾樂樂?從網路拍賣探討網路時代的新消費體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詹超宇,2008,《台灣線上購物市場發展趨勢》。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劉鑫渝,2006,《親密關係的變革與另類表達》。吉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聰銘,2007,《成人生活風格、情趣用品消費決策與性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歐陽萱,2009,《美白如何是個問題?迷思、操演與利益》。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蕭新豊,2007,《電視與網際網路之使用比較性情境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雅惠,2001《影響國內女性消費者上網購物的決策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5.網路資料:
1111人力銀行《護士職場與感情指數調查》,
http://www.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1233 ,2008/11/03。
ELLE她雜誌 《U for Uniform-扮演多角色,制服好誘惑!》,
http://www.elle.com.tw/leisure/love_sex/love-and-sex-uniform ,2009/07/03。
lovefangxi,《購買情趣用具女人正大明》,http://mimizone.com/xs/1343/viewspace-1384,2008/12/24。
NCC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http://www.ncc.tw/chinese/ ,2008/11/03。
We go官方網站,http://www.we-go.com.tw/dazhi/index.aspx,2009/07/03。。
Yahoo!奇摩購物中心-超商取貨-內衣/睡衣子站,http://buy.yahoo.com.tw/?sub=86 ,2008/11/03。
Yahoo!奇摩服務條款,http://tw.info.yahoo.com/legal/utos.html,2009/02/03。。
大公報訊,《英政府指引學生享性愛》2009-6-13 ,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7/13/YM-1111118.htm ,2009/7/15。
天下雜誌知識庫,http://www.cwk.com.tw/cw/enterprise/sch1.asp,2008/11/13。。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2008/11/03。
何宛芳,2008/03/01《讓網路購物,就像逛地攤一樣簡單》,數位時代。
http://mag.chinayes.com/MagazineBase/digitimes/855/20080626115312603.shtml,2008/12/03。
孫治本,《網路與生活風格》,www.cc.nctu.edu.tw/~cpsun/sun-internet-lifestyle.PDF。2009/05/12。
黃少華,2001,《網路時代社會學的理論重構》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7/17-03.htm ,2008/11/03。
黃維助,2008/12/20《台灣網購商機無限 年逾850億》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0/today-life10.htm ,2008/11/03。
劉維公,2005/02/01《體驗的風格化》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LocalityView_2294,2008/11/03。
曾懿晴,2008/5/24《量產正妹的「無名」英雄》UDN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27093,2008/5/25。
實力媒體,2008《女力出頭天-不可忽視的女性消費勢力》,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http://www.cyberone.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 2008/12/20。
黃曼瑩,2008/12/25《調查:3成5女大學生有性經驗 僅2.7成每次避孕》中時電子報。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26&id=4088, ,
2008/12/30。
張惠民,2003/7/22《施寄青減肥17公斤 性感亮相》,TVBS。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30722173851,2008/12/30。
聯合知識庫,http://www.udndata.com/library/,2008/10/30。
萬事達卡新聞中心,2008/05/15《未來台灣年輕族群總體消費力持續增加》。
http://www.mastercard.com/tw/personal/zh/pressroom/news960817.html。,2009/03/30。